记者 马梦妍
民以食为天。
【资料图】
从单纯服务老龄段到服务全年龄段,从仅仅是个“吃饭的地方”到变身多元公共空间……这些年杭州的社区食堂迅速铺开、快速成长,变得越来越亲民。但在2023年12月开展的杭州“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第二期第一场活动中,也传来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声音,对进一步提升社区食堂服务提出了相关诉求。
杭州人离安享幸福“食”光还有多远?近日,本报记者跟随杭州市委办公厅“1+X”民意互动平台,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抽查回访,看看各处社区食堂的整改情况。
因“故”关门或者菜价过高?
社区食堂几家欢喜几家忧
10点刚过,拱墅区湖墅街道仓基新村阳光食堂的大门口飘出了阵阵饭香,不少居民自备了饭盒过来打包吃食,陆续也有一些老人进来点餐。窗口的外送区十分忙碌,等待配送的盒饭一会儿就堆成了小山。
问政时,曾有市民反映这家食堂改造提升时间过长,迟迟未能开放,给家里老人用餐造成不便。食堂工作人员小袁表示,改造是去年9月初开始的,提前张贴了告示,也有上门告知居民,但因为老小区消防线路问题比较复杂,超出了预期时间,导致去年年底才重新开张。重启后的食堂新增了早餐。每逢节假日,还会推出特色菜特价优惠活动,食堂的客流开始回升。“回头看”小组在现场看到,不少附近老人慕名而来,并表示菜价合理,为社区食堂点赞。
在问政中同样被点名的还有武林街道竹竿巷社区食堂,市民表示社区食堂关停后没再开放。现场询问社区相关负责人了解到,这家食堂曾为烧制型食堂,楼上就是居住区,后因噪声扰民、油烟污染等原因关停,转为社区助餐点后,客流减少,最后改成了党群服务驿站。
为解决附近老人用餐问题,社区发动了社工对老人进行劝导,已有部分老人转移至隔壁三五百米远的凤麟食堂办卡。与此同时,也有部分老人不愿去那里用餐,理由是凤麟食堂靠近医院,食堂客源复杂、附近道路车流密集存在安全隐患等。
“我们针对这部分老人,一方面组织‘武林大妈’志愿队伍进行配餐,一方面也在努力寻找合适场地筹备烧制型食堂。”武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章女士说。
问政时,社区食堂的菜价过高,是影响老人就餐体验的首要问题,比如文三巷社区食堂。“回头看”小组实地探访发现,食堂门口张贴着“全城通·百膳惠老”智慧助餐点标识,并标注了“对外开放”字样。点餐处列出了当天供应的菜品,定价最低的是6元的香菇青菜、白菜油豆腐等炒菜,最高的是红烧猪脚,每份需要26元。此外,还有山药卷、千张包这样的小食和片儿川等经典面食。据食堂工作人员介绍,这处食堂同样不具备明火烧制条件,餐品是从下宁巷烹制后统一配送到助餐点。来用餐的陈先生表示,自己是和家中老人一起用餐,对这个定价还能接受,但如果不能享受优惠,菜价无疑是偏高的。
对外开放和引入外卖吸引人气
社区食堂开展经营探索
社区食堂人气兴旺,在服务社区老人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忙碌的打工人。问政时,年轻的新市民们传递了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对接线上平台提供送餐服务的期望。西湖区三墩镇民生综合体的幸福餐厅与古荡街道嘉荷社区的社区食堂,因距离园区或写字楼不远,受到了关注。
其中嘉荷社区的社区食堂已开通外送服务。食堂工作人员唐大姐告诉“回头看”小组,有需求的上班族很多,食堂目前通过微信提供当天菜单进行点餐,一般以“三菜”或“四菜”的盒饭形式配送,配送距离需要提前沟通,看能否送达。“考虑到社区食堂的定位,还是优先服务老人,再兼顾年轻人。”唐大姐解释道。
幸福餐厅也对外营业,提供中餐晚餐,可通过“饿了么”平台进行点餐配送。但餐厅以中高价位的炒菜为主,老年人可选的优惠菜品有限,特别是晚餐,台面上只摆放了红烧狮子头等三个菜。晚餐菜品质量与中餐存在明显差距,正是问政时幸福餐厅被提及的问题。对此,餐厅工作人员的解释是,由于此处晚餐时就餐人数少,为了避免浪费,所以精简了菜品。
社区食堂关停后如何快速补位
有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以普惠闻名的社区食堂,有时也面临着长期亏损、难以维系的窘境。关停后如何做好衔接、处理空窗期,考验着社区治理的精度,更关系着基层民生的温度。
问政短片显示,位于钱塘区白杨街道的江滨花园社区大食堂于2021年3月开张,却在去年12月因经营不善停业。问政大会结束不到一周,社区反馈,已由分管区领导牵头,经有关部门和属地街道工作,就近选择了一家餐厅合作,增挂社区食堂标识,并于2023年12月29日正式面向周边居民开展运营。
然而,在开展“回头看”工作时,餐厅工作人员却表示,与街道的合作早已结束,年后就不再作为社区食堂对外服务了。至于之后老人可以到哪里优惠就餐,他们并不知晓。“回头看”小组还随机询问了附近的路人,他们表示已有一段时间找不到能替代的用餐点了。
目前,原社区大食堂已被转租给一家健身机构。取而代之的是设在原址对面的定点餐车供餐方式。据社区工作人员胡女士介绍,餐车通过提供盒饭的方式服务附近居民,至于今后是否开设新的社区食堂,需要留意社区公众号,等候进一步消息。
通过对比社区食堂和附近普通餐厅,“回头看”小组还发现食堂间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对外菜价偏高、菜品不够丰富、菜品更新频率不高等。目前,杭州社区食堂普遍的惠老优待条件是满60周岁享八折,满80周岁享七折,90周岁及以上打对折。各食堂受访老人普遍认为,优惠力度不错,但希望菜品能再多些。尤其是50岁以上退休老人和附近园区的上班族,他们发现,如果没有享受到上述优惠的话,社区食堂菜价并不便宜,也希望看到更多烧制型食堂,让更多人享受幸福“食”光。
对于以上问题,“回头看”小组建议,社区食堂应秉承用户思维,从用餐体验出发,及时更新菜品,增加菜的种类,可根据季节变换推出时令菜。对于菜价高问题,可借鉴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将资源有效整合,控制经营成本,提高菜的品质和食堂的服务质量。此外,针对部分老人外出用餐困难等情况,社区应积极上门,加强沟通,根据老人实际需求,研究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各界说
刘雪松(评论专家)
社区食堂应该坚持“老年优先”,坚持姓“社区”不姓“市场”。如此才有可能控制成本,不至于老年人喊价格高、年轻人嫌口味不够好。既想和市场化的业态做竞争,又想满足社区老年人的社会体恤需求,结果只能造成“两头不叫好”——市场的存活率不高,服务老年人的温度不够暖。
它应该成为针对老年人服务的福利性食堂。老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年轻人才能轻装上阵,更好地创新创业。公述民评之后,有些食堂有改进。建议杭州借鉴诸暨农村老年食堂的做法,体现公益、互助的服务属性。同时不应因消防安全的影响,被动面对,更不建议用“预制菜”供给老年人。好事办好,需要用心、用爱。
舒中胜(资深媒体人)
社区食堂(老年食堂)不好办,但也有办得好的。所谓好,就是价格比较亲民,菜品比较丰富,服务细致周到。其中,价格实惠恐怕是排在第一位的。不少食堂都想尽了办法。在我看来,选对经营者很重要。说到底,这是份带点公益色彩的良心活。如果只想着利润最大化,尽想着拿补贴,肯定是做不好的。
至于有些食堂因“故”关门或调整,这个“故”一定要和周边居民说清楚,或者和大家商量着办。还有个不成熟的建议:是不是可以考虑把社区居民喜欢去的小吃店也纳入社区食堂范畴?我的亲身经历是,经常去的一家小吃店,馄饨、面条、盖浇饭都不到20元一份。对比我去过的社区食堂,这类店的价格更实惠,品种也比较丰富。
周成舜(社会观察员)
社区食堂是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大善举。作为对社会餐馆的有益补充,特别有益于附近的老年人。近日通过走访调研不同食堂,却发现经营的成绩差距较大。其中群众反映较好的仓基新村食堂,我也去吃了一顿饭,感觉环境卫生、食材、价格方面都还好,尤其60岁以上老年人优惠价是低于市面价的。而江滨花园食堂处于关门状态,对面餐车只有5个菜,提供一荤两素、两荤两素,看着有点寒碜。
考虑到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我建议相关经营者应像平时对待社会的扶贫捐款一样放平心态,以微利为标准妥善经营;政府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走访或暗访,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做出调整,服务好老人和社区周边人群。同时,社会各界都应共同呵护社区食堂的开办和成长,使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民之所望,就是政之所向。《政在@》民意互动栏目长期向广大市民征集围绕就业创业、教育提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便民服务、城市更新、交通出行、文体生活、养老托育、宜居环境、城乡融合、公共安全等重点民生领域的“微心愿”和“微需求”。您所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
标签: 社区食堂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