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

变挖山采石为开发旅游 农旅结合带动村民增收

时间 2020-11-18 13:56:47 来源:人民日报  

安徽涡阳县辉山村绿色蝶变——

旅游热起来 日子火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初冬时节,金黄的玉米晒满院子,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辉山村红色资源丰富。抗战时期,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曾在此地活动。始建于1945年的辉山烈士陵园,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然而,地理位置偏僻的辉山村,是个贫困村,2014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时,贫困发生率达11.7%,村集体负债70多万元。

依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产业发展,辉山村走出一条蝶变之路,集体经济收入去年达到101.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5876元,贫困发生率降为零,日子越过越红火。

变挖山采石为开发旅游

“增收致富,发展旅游比开山采矿来得长久。”69岁的辉山村原党支部书记侯传武深有感触地说。

侯传武介绍,辉山村原名“灰山村”——因村边有制作石灰原料的石山得名,1945年烈士陵园建成时更名为“辉山”。挖山采石曾是村民的主要营生。“400多户村民,100多户在山上开采,其余300多户则用毛驴驾车运输。”侯传武回忆。

鼎盛时期,辉山村仅石料粉碎机就有30多台,电都不够用。为此,侯传武还专门跑到县里申请安装变压器。此后,他又从外地拉回几台水泥切块机。

“挖山采石,村民腰包暂时鼓了,灰山却快没了,变成一个大坑。”侯传武说,石灰资源难以为继,粗放发展老路走不通;人均1亩多土地,传统农业生产增收乏力,遭遇发展瓶颈的辉山村成为省级贫困村。

如何摆脱贫困?“咱辉山村最大的优势还是红色资源,要想办法开发好、利用好。”干部群众达成共识。2017年以来,在县里支持下,辉山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改造基础设施。“修建了3个文化广场,安装了近千盏路灯,硬化了48公里道路……”辉山村党委副书记刘志峰介绍,许多景点也得到了修缮和保护。

通往辉山烈士陵园的石阶焕然一新,两旁的松树巍然挺立。拾阶而上,迎面一座灰色三牌坊大门,上面镶嵌着6块碑刻。“陵园1945年建成不久即遭破坏,后来建了一座相对简陋的铁门。我们参考遗留下来的图纸,将大门恢复成了原样。”参与辉山村改造的设计师张承洪说。此外,辉山忠烈小学等也得以重新修缮。

看到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前来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侯传武带头改造家里的房屋,创办了集住宿、阅读、字画交流为一体的“书屋”。侯传武说,每到周末,家里都有游客住宿,“去年收入3万多元”。

农旅结合带动村民增收

漫步村里的振兴大街,只见街两旁尽是改造后的农家小院。走进“红色记忆”民宿,老板侯虎正忙着收拾桌椅——游客刚走了一拨,马上又要来一拨。妻子正在赶做面食,女儿女婿则在后厨掌勺……

“我这个民宿,以前是超市。”侯虎说,超市生意不温不火,每天销售额也就两三百元。改造成民宿后,“房间价格从每晚120元到180元不等,节假日期间经常客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侯虎家的4间客房供不应求,收入5000多元。“去年,民宿一项,家里进账4万多元。”

侯虎是村里首批改造房屋、经营农家乐的示范户之一。曹市镇党委书记王雷介绍,改造之初,他们便要求,建筑风貌的规划和设计要保持当地文化特征,尽可能恢复传统文化标识,同时结合地形和建筑功能,充分考虑乡村田园生活的元素,“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

2017年6月,荷花池“荷塘月色”建成,“开放第一天,就迎来开门红,很多城里人跑来观赏。”侯传武说。

走进辉山村游客服务中心,货架上既有“红色辉山”马克杯、军刀伞、农家斗笠等文创产品,也有梨膏、菜籽油等农特产品。

为进一步规范提升旅游业发展,辉山村去年与乐行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辉山旅游责任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辉山旅游。村里整合村属集体土地、荒坡荒沟等固定资产,初步评估1000万元入股,利润按照村企4∶6比例分红。公司成立后,新修了游客服务中心,流转近500亩土地发展黄金梨、软籽石榴、黄桃等果树。

要聚人气,就得丰富旅游业态。“去年底建成的辉山大礼堂,已成为全县各个单位开展培训的重要场地,一些县外单位也看中这里,希望来这里办活动,预订火爆。”王雷说,“红色研学、观光旅游、农耕体验等旅游新项目,正在辉山村兴起。”

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

生意越来越好,侯虎在院子后面又开辟了3个包间,把女儿女婿也从外地叫了回来,“一家人在一起才叫生活!”侯虎笑道。

现在,女儿女婿是他的好帮手。见到侯虎女婿张飞时,他刚从厨房忙完出来。“从技校毕业后,就在合肥打工,每月收入四五千元。”张飞说,3年前岳父让小夫妻俩回来帮忙时,他还不太乐意,没想到现在收入翻了番。

在辉山村,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家乡,办扶贫车间、种植瓜果蔬菜、搞起电商销售农产品。甚至有邻村的人来此开茶馆、饭店,让辉山村的临街商铺变得十分抢手。曹市镇黄塘村村民冯坤就来到辉山村租房开茶馆,“每到周末,游客特别多,我还安排了戏剧表演呢!”

今年9月,在外地从事环保业的年轻人牛雪峰回到家乡,担任辉山村党委书记。上任后,他就开展走访,基本摸清了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大家最盼的,还是如何把游客留下来,让民宿有稳定的客源,持续稳定增收。”

留住游客、留住本土人才,成为村支委一班人一项重点工作,他们正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邀请电商专家开展新农人电商知识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牛雪峰说,辉山村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者朱思雄 韩俊杰)

标签: 农旅结合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