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

快递服务普及度越来越高 智能快递箱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角色

时间 2021-02-04 14:22: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0年是中国邮政快递业屡破纪录的一年,而随着快递服务普及度越来越高,智能快递箱将在其中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角色。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快递的“最后一百米”仍不够顺畅,快递箱行业面临规模拓展受限、盈利空间狭窄等障碍。

专家表示,快递箱作为末端投递设施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属性,其准公共化具有可行性,建议加快顶层设计、制定具体指引,同时需要算好“精细账”,既能实现普及性的低价,又要保证市场主体发展的积极性。

末端配送遇“天花板”

国家邮政局在近日召开的2021年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进一步提升末端投递服务水平,2021年智能快递箱投递率达到10%以上、快递公共服务站数量达到11.5万个。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中国快递服务末端投递环节日益凸显的矛盾,核心是快递末端配送环节遭遇“天花板”。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维持高速增长,2020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

与此同时,上门揽投模式已经成为快递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几乎所有的电商和快递企业都向用户承诺提供门到门的服务,但快递上门揽投模式目前面临严重的用工短缺问题,用户、企业、社区利益不平衡问题正在加剧。

“快递服务末端必须进行变革。”圆通公司战略规划部高级总监周杨对记者表示,如果全部到门派送,每个快递员每天150个快递件已经是“天花板”,但是圆通快递件数量去年增长40%以上。“十四五”期间,整个快递行业绝对体量将更加庞大,人员受限导致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快递服务站:重构快递末端的困难群体就业增收新渠道》预测,相比目前,到2025年如果我国快递单量扩大一倍,将需要增加130万派件员才能完成上门投递任务。但是,快递终端从业人员数量有限、流动性大、快递员流失量大等问题,始终困扰着这一行业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鼓励快递末端配送设施建设,比如,上海市此前出台了《关于上海市推进住宅小区和商务楼宇智能末端配送设施(智能快件箱)建设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规范》,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住宅区等邮政服务用房规划建设实施的指导意见》等。

国家邮政局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2020年,全国智能快递柜组数将达75万,市场规模将近300亿元。

“跑马圈地”前景难料

虽然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但是经过几年发展的快递箱行业,如今仍面临着规模拓展受限、盈利空间狭窄等障碍,持续“跑马圈地”大规模发展的同时,能否实现“收支平衡、利润可期”仍不确定。

“过去几年实践下来,行业投入不少,智能快件箱保有量增长迅速,但是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仍不够理想,没有成长为末端揽送主渠道。”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欧阳俊对记者表示,完全市场竞争环境下,目前智能快件箱盈利空间相对有限。从调研结果来看,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普遍亏损。

比如,丰巢作为智能快件箱的龙头企业,2020年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营收为3.34亿元,净亏损2.45亿元。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受到用户习惯和需求影响,智能快件箱使用效率存在“天花板”,边际收入增长困难;另一方面,智能快件箱运维的边际成本难以下降,目前,平均每组智能快件箱每年的预期运维成本为1.25万元左右,其中场地租金和电费支出占到将近一半,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盈利空间。

根据欧阳俊团队测算,2019年,全国共建有智能快件箱40.6万组,平均每天收取件0.44个。如果未来五年我国快递件总量再增加1倍,同时每个快递格每天收取件提升到0.58个,则全国需要新建智能快件箱160万组,才能承担30%的末端投递业务。这意味着,一个1000户3000人的小区(5至10栋居民楼),需要建104格智能快件箱7.5组,平均每栋楼(150户)1组。

要达到这一目标,仅靠市场主体的投入和完全竞争行为难以实现,尤其是地面和空间要求很难满足。一位快递箱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赋予了智能快件箱公共属性,提出将智能快件箱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但由于缺乏具体规定,在执行层面,开发商和物业均没有设置快递柜的压力,却有借助强势地位收取场地费的冲动。

记者在广西南宁市多个老旧小区采访时发现,由于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落后,加之物业、城管等部门的不理解,快递箱进小区面临重重困难。广西快递协会副秘书长李波对记者表示,在目前的大型城市成熟社区里,已经很难容纳更多的快递箱:“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以城市社区为中心的快递箱行业竞争激烈,小区、社区中能够布局快递箱的空间非常有限。”

需要算一笔精细账

专家表示,快递服务应该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快递箱、快递柜和快递服务网点在推动民生便利、提升社会整体服务效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准公共化性质,通过政策支撑,吸引市场化的企业进入其中并稳定加大投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需要算好精细账。

“现在一线城市平均每个家庭每天收取一件快递,包括快递箱在内的末端配送设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服务设施,具备公共服务属性。”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三部副主任兰艳丽对记者表示,从社会公共服务角度讲,快递箱这种无接触投递方式符合老百姓的基于卫生、安全等多元化服务需求,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配套。同时,国家也明确将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已经将包括智能快件箱在内的邮件和快件送达设施列为居住街坊应配套的服务设施中加以规划。

兰艳丽认为,理顺快递箱的公共属性和运行机制,平衡消费者、物业等社区管理者、快递柜运营方的利益诉求,将有利于末端市场的拓展壮大,也能够使消费者以较低成本享受更便捷的服务。“快递柜占用的资源并不多,场租占了成本的一大部分,如果未来土地问题能迎刃而解,快递柜成本将大大降低,市场只要活起来,逐步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扩张,那么未来的潜力是很大的。”兰艳丽说。

对此,多位专家建议,国家层面有关部门应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周期”的跨部门跨行业协同推进机制,将快递末端服务设施作为便民利民项目,通过电商、快递平台大数据和增长趋势预判,各省区市纳入城市规划,在用地、设立等方面提供便利。

今年地方两会期间,有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鼓励规范快递末端配送设施发展的意见建议。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局长王跃表示:“投递量的增加意味着快递末端服务压力的加大。这要求我们在引导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和北京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将快递末端建设纳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睿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娜表示,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建议市人大要加快推动制定法规,依靠规划、建设、房管等政府部门和小区、物业、居委会等社会力量,解决这个急迫性很高的民生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邮政局近期提出,将试点施行末端公共服务站服务规范,制定智能快件箱服务指引,加强末端服务行业自律;支持末端服务设施多元发展,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智能快件箱、快递公共服务站等末端设施建设。

不过,兰艳丽同时提出,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尝试将快递柜纳入社区整体规划中,并给予一些资金和政策扶持,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以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规范目前市场化运营的智能快递箱行业发展,需要算一笔精细账,如何既能实现普及性的低价服务,又要保证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规范发展,考验决策者的智慧。

记者了解到,政策层面上,目前各方都在落实快递箱纳入公共服务规划的具体措施,未来陆续会有进一步的指引出台。(记者 李唐宁 何丰伦)

标签: 快递服务 智能快递箱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