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聚焦 >

国家航天科学家团队在香港的“常规待遇”航天梦要靠年轻一代实现

时间 2021-06-25 16:28:50 来源:南方日报  

两个小时的报告结束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走下讲台,刚刚沉浸在报告中的香港大学生热情向前,团团围在他的身边,要求提问和合影签名的声音融成一片。

这是国家航天科学家团队在香港的“常规待遇”。

23日起,国家航天专家大规模组团陆续走进香港校园。负责“神舟”“长征”“嫦娥”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6位“硬核”航天专家,赴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6所中学举办讲座,激励青年学子树立科学梦想和自立自强的科技自信。

“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23日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讲座上说,希望航天精神能够影响香港年轻人,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则向香港大学赠送了国旗。他寄语广大香港学子:“希望同学们,特别是有志于航天事业的同学们,不负韶华,在为国家事业的奋斗中建功立业,创造更大的辉煌。”

24日,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们现场聆听了四场高质量讲座——龙乐豪、孙泽洲、谢军和张熇分别出场,共同点燃香港青年对航天和报国的热情。

“我问了关于可回收火箭的问题。”围在龙乐豪身边迟迟不愿离开,16岁的郑巧仁对能够和龙院士面对面交流很是激动,“龙院士给我讲解了这类火箭的原理,让我对火箭有了更多认识”。

22岁的香港大学学生陈炳丞第一个举手向龙院士提问:“您可以透露一些远期的载人航天计划吗?会不会把航天员送到火星?”

龙院士笑着回答说,目前国家没有载人到火星的计划,但也在不断积累有关技术。希望下一代继续努力,有机会登陆火星。

“我原本就对载人航天很感兴趣,”陈炳丞说,“载人探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很为国家感到自豪”。

对于与天问一号有关的问题,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指出,天问一号翻开了中国星际探测的新篇章,未来还将通过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环绕等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实现技术上新突破、科学上新发现,为人类和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参加了香港大学两场讲座的凌悦仪说,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航天人克服了不少困难、解决了很多问题,终于令天问一号探火成功。

在香港理工大学,关于“北斗织网”和“嫦娥升天”的报告时间远超活动预计,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更“遭遇”了“追星”者的“甜蜜轰炸”。

“谢老师,能请您签个字吗?”一位女生递上早已准备好的小本子;“张老师,能与您合个影吗?”操着一口港味普通话的男生挤到了张熇的身边。

更让人们钦佩的,是两位航天专家对问题的精彩解答。

“未来如何选择课程,才能有机会为‘北斗’作出贡献?”一名特意来听报告的香港中学生问。

“北斗是一个多学科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优秀人才,特别希望有化学和物理专业的人才加入。”谢军认真回答。

张熇是访港“天团”中唯一的女。“张老师,作为一名女,既要为家庭负责,又要承担国家任务,是什么支撑您走下来的呢?”

“在智商、情商方面,女和男是没有差别的,如果选择继续参与航天工作,那就需多一点智慧,多一点自律。”张熇说。

时间有限,热情不止。科学家“天团”连日来的活动已成城中热话,不仅激发了港人的航天科研热情,更提升了港人的爱国心和自豪感。

听完讲座后,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大一学生伍浩然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有了更深刻认知。“以后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自己也参与到‘北斗’这样的伟大事业中。”

听了谢军的讲座后,就读机械工程专业的王大鹏暗暗定下了未来的方向——“希望个人的发展能够与国家紧密结合,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贡献。”

标签: 航天科学家 航天梦 年轻一代 实现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