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中有很多项目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雪上项目。比如高山滑雪滑降比赛,运动员从高山上往下滑,时速要在10秒内从静止增加到130公里,钢架雪车的最高时速能达到135公里,而雪橇在比赛中的时速甚至可以达到145公里。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比赛,运动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意外。
国际奥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冬奥会雪上项目运动员的受伤概率基本上在10%至14%。冬奥会运动项目大多具有难度大、危险性高等特点,其造成的运动损伤多为高暴力伤害且伤情集中,其中各种关节扭伤、骨折、脱位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在医疗救援过程中,时间意味着一切,这一点在低温环境下更为突显。一旦发生意外,如何让运动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是冬奥会赛时服务保障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做好冬奥会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员人身安全,日前,北京冬奥组委举行签约见证仪式,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等4家冬奥定点医院以及4家医疗设备公司签订了大型医疗设备免费使用协议,方舱磁共振、车载CT等“硬核”医疗设备将出现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为冬奥会的安全举办保驾护航。
“这些布置在赛场上的移动方舱等先进医疗设备将在医疗救护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它们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伤员做出初步诊断,然后通过5G网络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到定点医院,这样医院可以提前准备好绿色通道、救援设备,为抢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部长于德斌说。
不仅是节约时间,此举还可大幅降低办赛成本。据于德斌介绍,固定的大型医疗影像设备采购、安装周期长、费用高、场地要求严格,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此次为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提供的方舱或车载大型医疗设备,采用的都是最新研发的可移动产品,不需要在固定房间内安装,无需在室内安装辐射防护材料。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短时间内就可在指定地点形成医疗影像保障单元,赛事结束后可快速离开保障场地。“这些大型医疗设备应用到冬奥会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奥运平台展示国产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可以为属地政府节省大量资金,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拆除等环节产生的费用。”于德斌说。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历届冬奥会不同,北京冬奥会是第一次在大陆季风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天气寒冷、风速较大,山区气象条件复杂,给医疗救援保障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于德斌说:“尤其针对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救援面临的挑战很大,大风寒冷天气、陡峭坡面、冰状雪赛道都会成为现场急救的困难和障碍。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对选定的直升机机长、救护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包括直升机医疗救援演练等,目的是让他们熟悉适应山区赛场地形地貌、气候温度等环境,要确保医疗保障队伍和运动员的安全。”
据了解,北京冬奥组委已与北京、河北的41家医院签署了保障协议。“我们研究不同赛区、不同比赛项目、不同场馆以及运动员易受伤概率和部位等情况,有针对性选择定点合作医院,开展一对一的保障,届时将从中挑选出一批专业技术力量来保障冬奥会。目前,我们做好了这方面工作的准备。”于德斌说。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吴东 实习记者 卓然
流程编辑:U016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