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东莞的红色专线公交车,在中国联通东莞分公司设计的“5G+VR”体验区,戴上VR眼镜如身临其境体验鸦片战争博物馆、太平手袋厂陈列馆、虎门寨商圈、海战博物馆的景观;广东纳萨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纳萨斯”)研发的5G应急搜救无人机系统快速定位被埋被困失踪人员;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虎彩印艺”)在去年8月亮相首条5G智能生产线,其个性印制云平台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
一大批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莞企高速崛起,成为东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引领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生动注脚,为东莞挺进“万亿俱乐部”奠定了基础。
日前,广东省印发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中,东莞19个重点产业被提及。其中,《规划》为东莞前瞻布局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东莞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高度契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借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东莞将再造新产业链、新供应链和新价值链,从而为挺进“万亿俱乐部”营造环境和条件。
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虎彩印艺的生产车间里,仅用1分钟左右,3本迥然不同的电子书变成了实体书。紧接着,在24小时内,5000名学生“专属定制”的错题集从智能生产线上诞生了。
自从铺设了5G网络、引入车间物流(AGV)系统以及条码化管理后,虎彩印艺的车间主管在工作模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以往不同的是,现在他拿出手机便可了解当天的工作任务、车间现场的突发情况。车间主管也不用安排工人搬运货物,点点手机便可让AGV小车完成产线间物流配送,并且与运输系统打通,真正做到了T+3产品交付。
中国联通东莞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虎彩印艺是广东省首家运用“5G+MEC”商用模式落地的印刷企业,通过了“2020年广东省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标杆”终验评审。据悉,通过工业互联网内网,虎彩印艺每个订单及生产文件通过云端调度系统接入到联网车间设备,再结合每个产品的唯一二维码,在设备流转过程中实现设备自动化调参,真正实现一本起印,实现个性化订单批量柔性制造。
以虎彩印艺等为代表的莞企正上演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转型升级的故事,这批企业作为东莞制造的代表,撑起了东莞抢占产业制高点、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底气,折射出东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技术创新,引领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型路径。
如今的东莞,肩负着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为全省乃至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路。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东莞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运而生。
经过多年积累,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据统计,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2020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66.8亿元,总产值接近万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达3700亿元;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拥有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东莞形成总规模接近千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方面,东阳光、众生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发挥着有力的支撑作用;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东莞拥有相关企业120多家;在数字产业方面,东莞18万家工业企业每年数字化、信息化方面的支出接近200亿元。
今年东莞启动首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除数字经济外,还着力推进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在不久前发布的《规划》中,广东省谋划的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在东莞布局。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前沿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布局,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
林江表示,东莞基于数十年的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配套、供应链、价值链体系,这对于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很有利的。
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链领跑
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5小时35分!2020年9月18日下午,云创氢电研发团队的测试员兴奋地把计时器上的数字亮给大家看。这是云创氢电研发的氢动力无人机产品首次记录到的悬停测试数据,远高于传统锂电池无人机不足1小时的续航时长。云创氢电推出极具竞争力的无人机氢动力系统,续航能力超过6个小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让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逐渐成为工业级长航时无人机最理想的选择,这是云创氢电创始人徐伟强和其合作伙伴的梦想。“今年开始量产及客户个性化定制,预计企业年营业额将突破2000万元。”云创氢电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创氢电在立志成为国际领先的无人机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领跑者的同时,纳萨斯研发的飞塔蜂5G+AI天线姿态测量飞行机器人也弥补了行业的空白。
在通信信号基站测量时,纳萨斯的飞塔蜂5G+AI天线姿态测量飞行机器人,可从高空中近距离多角度拍摄,进行资源巡检、安全评估。无人机采集、拍摄基站数据后回传至数据管理云台,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编辑生成报告。在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降低了人工登塔作业安全风险,提高巡检效率的同时节省了时间成本。
据介绍,目前纳萨斯的首批飞塔蜂5G+AI天线姿态测量飞行机器人已应用在两万多个塔站上。该公司的另一产品——小型化5G+无线电监测追踪应用无人机系统产品,也在多省的无线电监测领域、部分军民融合一线、中国国家应急管理部等地测试使用,获得普遍认可,填补了小型化空中无线电监测追踪技术手段的空白。
新能源、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各行各业深度结合的同时,东莞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融合发展机遇,由技术、标准领先到产业生态链领跑,构筑全球产业竞争新优势。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创新驱动支撑。东莞近年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2019年全市R&D经费支出289.96亿元,R&D占GDP比重达3.06%,排名全省第三。
如今,东莞正进一步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全链条构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引进高端人才。随着创新要素的不断集聚和共享流动,产业融合发展机遇跃然眼前。
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链,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的路在何方?
在林江看来,近年来,东莞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湾区创新高地、打造先进制造之都,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其次,东莞有着丰富的民间资金,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恰当的使用,可以引导民间资金投入东莞的新兴产业;另外,东莞良好的营商环境培育了和谐的政商环境,企业家与政府之间保持着良性互动,这有利于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推动东莞新兴产业的发展;东莞社会和文化的包容性比较强,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到东莞落户,为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
从外向型经济到“双循环”
参与全球竞合
8月4日,第十二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下称“东莞台博会”)新闻发布会举行,东莞台博会将在10月28日开幕。
据悉,本届东莞台博会将以“聚焦创新科技聚力融合共赢”为主题,以“七个新”——新规格、新科技、新平台、新流量、新体验、新交流、新谋划,重点呈现5G、物联网、半导体、智慧生活、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为全国台商台企搭建拓展市场、采购对接的专业平台,为海峡两岸搭建产业合作、融合发展的广阔舞台。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东莞在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基础上,借力展会帮助企业在“双循环”里寻找新位置,与国际市场形成大循环体系。
本届东莞台博会处处展现了战略5G、物联网、半导体、智慧生活、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元素。
上半年东莞外贸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进出口增长21%,其中出口增长19.1%,进口增长23.8%,进口增速高于全省2.9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越发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今年上半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及电子元件等商品进口分别增长26%、33.2%、36.9%,占全市进口的81.2%。保税物流进出口增长38.8%,占比提至22.7%,比去年同期提升2.9个百分点;市场采购业务量逐月提升,6月份环比增长72.7%,上半年累计115亿元。
在林江看来,东莞的产业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建基于全球化背景,强调对外开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全球化,东莞在对外开放上积累了成熟的经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之一。
林江表示,东莞通过“双循环”激活国内市场,形成升级版的国际合作。东莞外向型经济基础牢固,可用“用开放倒逼改革”的思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东莞可借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把人才、科技、项目等资源吸引到进来,再造一个新产业链、新供应链和新价值链,以便更好地参与全球竞合。
专家访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
加强城际合作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国市场潜力将被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未来的发展路径在何方?为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
南方日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与东莞传统外向型经济有何区别,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何新路径?
林江:东莞的传统外向型经济作强调以外贸出口为导向,带动当地GDP的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的不仅是东莞本地,而是国内内需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相互促进。对于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有几点看法:一是以现有制造业产业集群作为基础,把原先集群所形成的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整合起来,为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服务;二是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协助,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产业链上游的研发环节可在深圳,中游的生产环节可在东莞,下游的销售环节可在广州,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云端交换实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南方日报: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走出有别于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
林江:传统产业的发展道路基本是通过招商引资大项目,通过优惠条件吸引产业项目落户东莞。当下,城市间对优质项目的竞夺激烈,战略新兴产业的落户、扎根、壮大不是靠一个城市的努力,而要依靠城市间的竞合发展。
战略新兴产业要走出一条新路,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多个城市共同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联盟,分享相关产业的技术、市场、人才等信息,并且按照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要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上形成分工合作。比如,东莞跟相关城市形成密切的互助互动关系,最终的产业格局是东莞与广州、深圳合作,发展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将发挥相互支持的作用,比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会对生物医药产业产生积极作用,生物医药产业又向电子信息产业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现代服务业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比如通过供应链金融、融资性租赁等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
■数读
今年上半年东莞经济数据
东莞地区生产总值为5000.11亿元,同比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4.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3.61亿元,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4.7%,两年平均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
全市412家倍增计划工业企业(含名誉企业)增加值626.72亿元,增长25.2%,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9.3个百分点。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13.0%,两年平均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稳步回升,同比增长27.3%,两年平均增长25.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7.8个百分点。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9.10亿元,同比增长23.2%,两年平均增长2.9%。
全市进出口总额6809.1亿元,同比增长21.0%,两年平均增长3.7%。
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39.57万户,同比增长9.7%。其中全市累计登记新兴产业6.31万户,增长25.4%。
东莞产业数据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20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66.8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33%,总产值接近万亿规模,占全省1/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达3700亿元。全市已有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超过400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
新材料产业:拥有广东省首批四大实验室之一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引入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8名两院院士。
新能源产业:拥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300多家,2019年锂电池产业规模超500亿元,消费电子类锂电池产值规模全国第二。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东阳光、众生药业等骨干企业发挥支撑作用,松山湖拥有相关企业约400家。
集成电路产业:拥有相关企业120多家,在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领域拥有明显优势。
数字产业:全市18万家工业企业每年数字化、信息化方面的支出接近200亿元。工业互联网方面,拥有2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18家机构纳入省工业互联网生态供给资源池。大数据产业方面,全市从事数据服务和大数据融合应用企业超1000家。人工智能方面,成立技术创新联盟,逐步形成人工智能20个门类中10个门类的产业链条。
南方日报记者 叶永茵 实习生 李春兰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