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总不够花?”“不如铤而走险?”面对金钱的诱惑、消费的吸引,很多时候未成年人表现出较低的抵抗力,失范行为也频频出现。为了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弥补家庭对于未成年人金钱教育的缺失,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南京浦口区检察院联合社会组织分别于8月19日、8月26日开展主题为“金钱与我,量力而为”的两期团体帮教活动,检察官、帮教团队、关工委代表及6名涉罪未成年人全程参与。
第一期团体活动课首先从人民币背后的图案引出了“金钱”话题,随后通过设置一系列生活场景,带领各涉罪未成年人围绕“钱是什么?”、“钱有什么用?”、“如何看待金钱?”以及“钱从哪儿来”这四个话题展开交流探讨,引导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反思自身在金钱观层面的偏差。最后,通过分享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告知涉罪未成年人如何避免落入金钱圈套。
与第一期团体活动课主题“你的钱从哪儿来?”相呼应,第二期主题为“你的钱哪儿去啦?”。通过模拟一段以捕鱼为生的荒岛求生之旅,大家在面临 “吃掉一条鱼还是吃掉半条鱼”、“制作捕鱼器还是手工捕鱼”、“购买玛莎拉蒂龟还是小鱼罐”等问题时的不同选择,也映射出不同的消费行为。这段神奇之旅让他们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消费行为,并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反观自身的消费观。
两期活动课均以“钱”为主线,相互对照、环环相扣、内容新颖,在话题设置上给予了涉罪未成年人较大的表达和思考空间。一位涉罪未成年人在参与全部课程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之前我对钱没有概念,只知道钱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上完活动课,我看到了我对于使用金钱的欲望缺少自控力,缺少这样的能力对我来说很危险。”
检察官表示,当下未成年人的金钱教育未能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重视,书本上传统的观念输入又存在其局限性,如何站在更加平等的角度引导交流、触发思考、完成自省,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这次的团体活动是成功的尝试。两期团体活动课的设置注重个体差异和个体参与,通过交流和探讨,让涉罪未成年人学会反思造成偏差行为的成因,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与金钱的相处之道。未来,浦口区检察院将致力于积极探索多元化帮教形式,引导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记者 刘浏)
校对 徐珩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