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测试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在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医疗团队的“白衣天使”们也在紧锣密鼓忙碌着。
闭环内,他们一边要分为上下午两个班次对运动员训练进行保障,倒班时间还要一起研讨国际医疗官施耐德针对救援演练给出的指导意见,调整医疗保障方案。
10月8日下午2时30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开展了雪车和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首次医疗应急演练。演练场景设定为在赛道第15弯道处,双人雪车运动员发生翻车事故,其中一名运动员为轻伤,可自行走出赛道,另一名运动员意识丧失,无法自行脱离雪车。医疗团队联合体育业务领域、场馆业主,在赛道开展实地救援演练。
演练过程中,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首席医疗官施耐德医生等6名国际单项组织联合会官员全程现场观看,并对医疗团队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
“施耐德医生提出将赛道第15弯道处的医疗站移至赛道旁边,保证医护人员可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这个很有必要。我们得拿出具体的方案,与设施领域、场馆业主等各方面进行沟通,商讨移动时间及方式。”朱凤雪医疗官说。
本次国际测试赛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国家雪车雪橇场馆定点医疗保障机构,派出3名医疗官和18名医生、18名护士参与医疗保障工作。北京急救中心作为转运负责机构,派出8个救护车组,保证场馆的救援转运工作。赛事医疗保障团队规模预计将扩大至67人,成员全员在岗,全时段着二级防护服保障训练和比赛。“我们的医疗保障团队负责所有参与人员的医疗保障工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次测试赛,磨炼出一支合格的医疗保障队伍。”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医疗经理张世虎说。
据了解,从10月5日至11月22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将分别举办5项测试活动,测试时间长,参与人数多,服务保障任务异常艰巨。
为了全面做好本次国际训练周医疗保障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抽调了脑外科、骨科、急重症科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具有非常过硬的医疗水平及丰富的防疫经验,并参加过由北京市急救中心举办的多场冬奥医疗保障专题培训,同时对测试活动期间及冬奥赛时可能出现的救治、转运等科目进行了多轮模拟演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刘晓霞说:“我们不仅严格按照冬奥会的医疗保障标准,专门准备了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急救设备,同时专门准备了100余种奥运专用药品,确保测试赛及冬奥会赛时医疗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国际训练周期间,运动员医疗站分设在出发区和结束区。运动员在赛道上受伤,由赛道医疗站医疗人员进行救治,除赛道外,场馆内出现的伤病人员,到就近医疗站进行诊治。
场馆是医疗救助的第一战场,在外围,延庆赛区还有一个随时在奋战的“第一战场”——位于北医三院延庆医院的冬奥医疗保障中心。
这两个战场高效紧密配合,共同为运动员、随队官员,以及所有测试活动工作人员的健康保驾护航。
延庆赛区的冬奥医疗保障中心作为冬奥会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为独立建筑,设置独立区域、独立设备,为北京冬奥测试赛、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高质量一站式医疗服务。
为了全面做好测试活动医疗救助工作,这里成立冬奥医疗保障专班,由本院60名优秀医护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41名及其他医院的6名专家共同组成冬奥医疗保障救治团队,涉及急诊科、骨科、神经内外科、运动医学科、创伤科、心血管内外科、呼吸科、口腔科、眼科、妇科等。
赛场秋点兵,为了打好测试活动这场硬仗,赛区已多次组织冬奥医疗保障救治队伍开展了医疗救治演练、医疗技术理论、外语培训及考试考核,掌握了精湛的冬季运动损伤救治技术和疫情防控个人防护要点。
医疗服务保障事关重大。雪车雪橇赛场上,运动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力争赛出好成绩。看不见的“赛场上”,医疗服务保障团队也在守护生命与健康的赛道上“医”马当先、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全力为测试活动保驾护航,为冬奥赛时打下坚实基础。(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吴东 通讯员 刘洋 张世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