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像大众汽车一样,两代人对它的看法这么严重两极分化,比如说丰田,无论哪一代人普遍看法就是省油稳定,比如说福特,普遍看法就是操控好油耗高,但是大众汽车不同,年纪大一点的普遍对于大众汽车的印象是安全、皮实、高级、德系品质,年青一代的很多人却将大众汽车和减配、不安全画上等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呢?
有人觉得这是大众营销做得好,让老一辈的人先入为主,年轻人现在不愿意偏听偏信了,更愿意去自己找寻答案,于是大众的口碑直线下降。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两代人的看法都是真实的,只不过都是基于他们对于当时大众车型的表现得出的呢?如果抱着这样的观点去寻找,那我们就快要接近真相了。
大众汽车在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赤裸裸的减配史,不可否认,最早期的大众车型,是无愧德系品质这个称号的,但是如今的大众汽车,除了空腔注蜡激光焊接两项传统手艺没有丢,外观和内饰的高级感营造的很出色,所谓的黄金动力组合确实很省油以外,基本不剩下什么了。我们其实可以把大众汽车在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合资蜜月阶段:德方占主导 1985-2005年
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合资汽车公司,是1985年,上汽跟大众集团合资成立的“上海大众”,真正意义上的对半分股权合资。
当时的上海汽车厂,被作为合资的试点企业,希望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造车技术,为什么当时会选择大众?原因很复杂。
一方面是民族情感的原因,90年代虽然是日系车的黄金年代,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哪家车企都不敢先开这个口。
另一方面是当时的大众汽车,在美系车和日系车的围堵下,基本上只能守住欧洲大本营的市场,亟需开发新的市场。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一代神车桑塔纳就这样出现了。最开始大众桑塔纳是作为公车使用的,在市场上的售价达到了惊人的18万元。但是,那时候的大众桑塔纳,的确是做到了德系标准,据说当时改一颗螺丝钉,都需要大众德国总部批准,品控非常严格。再加上那时候的大众压根一个能打的对手都没有,那时候的国产车粗制滥造,说一句工业垃圾不过分,北京JEEP到处异响、故障率奇高,夏利三缸还是低端车,就这样,德系车成为了扎实、高级、舒适、豪华的代名词,影响了1-2代的国人。
看看2004款的大众宝来,6碟CD和西门子GAMMA卡带、9原车音响、主驾驶还配置了电动调节而且还具备了三组记忆调节,车门采用了三段式铰链,这样的配置在当时都是非常高级的。那时的大众汽车,被那一代的国人青睐是很正常的。90年代开始,到2010年前后,“德国汽车”“日本电器”“美国科技”,成为了国人眼中品质、高端的代名词,但是到了2005年前后,一切都变了。
野蛮生长阶段:中方话语权扩大 2005年至今
在中国市场扎根20年之后,大众汽车逐渐摸清了财富密码,这世间上最挣钱的生意,不是薄利多销,而是尽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这样的钱是最好挣的。那时候的国人懂什么吸能设计?懂什么偏置碰撞?他们不知道大洋彼岸有个N-CAP,也不知道北美市场有个IIHS。在他们的认知里车皮厚等于安全,防撞梁等于安全,关车门声音厚重等于安全,大众汽车就等于安全。
德国大众发现,高价高质、原汁原味的大众车卖的并不好,在中国市场,价格是第一竞争力。他们发现,无论把车造成什么样,只要挂上大众车标,车就能卖出去。他们还发现,最懂国人的还得是中国人自己,于是,大众的特供车型出现了,大众的减配之路开始了。
1、大众旗下的低端车型,开始用泡沫取代后防撞梁,毕竟在国内后防撞梁没有做强制要求,另外,大众开始用ESP来攻击对手,又当又立,走的一手妙棋。
2、大众开始玩概念包装,德系品质、激光焊接、空腔注蜡,另外引导4S店员工进行车门站人、大锤敲保险杠的杂耍表演,最大程度营造大众车安全的标签,并且在网络上抹黑对手,而钓鱼岛事件为大众汽车送来一股东风,大众躺赢轻松登上国内销量冠军。
3、南北大众开始疯狂推出特供车,上汽大众的朗逸,一汽大众的宝来(老版本的捷达,新版本的捷达是速腾),帕萨特一款中级车,欧版帕萨特给了一汽取名迈腾,美规帕萨特给了上汽依旧叫帕萨特,帕萨特后来也成了特供车。桑塔纳捷达两款经典车型,也成了国内特供车。
4、在国内市场开始强行推广DSG变速箱,把国内市场当成试验田,在北美和中国台湾都召回,但是在内地,却把DSG的缺陷写进了说明书。登上315晚会也只是推出ECU,跟北美市场的做法天壤之别。
5、大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严重,但是大众汽车将涡轮增压加双离合的组合取名“黄金组合”,造势出技术遥遥领先,自然吸气动力弱、没有驾驶乐趣,是落后的技术。加上键盘车神们推波助澜,车主们抱着这么先进的技术,总要付出点代价的心理,捏着鼻子也就忍了。于是大众烧机油和DSG的问题闹了那么多年,依然没有影响大众的销量,可见信仰之强大。
6、大众汽车开始在国内市场减配后悬架,部分车型换上扭力梁,那时候的国人哪懂什么驾驶质感,只要是大众的底盘都说厚重高级,结果断轴事件闹了好几年,打补丁了事。
7、安全性方面也开始大肆减配,反正很多国人只相信铁皮厚就是安全,那铁皮做厚点不就完事了,反正再厚也是1毫米的东西,要不了多少成本,但是骨架强度要降低,毕竟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成本要高得多。只要不被爆出来,大众依然是国人心中最安全的车型,碰撞测试?就凭五星批发部,再给它100年都没戏。直到中保研出现,这场皇帝的新装,才被彻底戳破。
大众汽车在中国发展的近40年,其实就是一部赤裸裸的减配史,从坚持德系品质,到被国内市场影响,有恃无恐,不能说都是中方的功劳,因为毕竟在产品和技术上,依然是德国大众说了算,但是至少中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任何车企进入到中国国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配,这是因为国内的法规政策不健全,也是因为国人对于汽车的认识太原始太初级,但是,这都不是在安全性方面减配,国外双标对待的理由,大众不是没有优势,但是这几十年间,大众汽车被过度神化,导致真实的大众汽车被揭穿之后,让大众汽车遭受反噬,大众神车的梦醒了,但是还活在梦里的很多国人,依然把汽车品牌当成自己的信仰的人,还没有醒,只有学会了理性客观地看待每一个汽车品牌,这种被愚弄被欺骗的情况,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