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油价的五连涨,令众多燃油车主焦虑用车成本的居高不下;而就在他们纷纷自嘲:“以前与新能源车主说话太大声”之时,成为新能源车主的门槛正逐步被拉高。
自去年年底开始,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车型便纷纷宣布涨价,涨幅少则上千、多则数万元;其中不不乏分车企,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连涨两次。曾经因续航焦虑、用车安全、换电池成本高而被调侃的新能源产品,一跃成为汽车市场的“香饽饽”,稍有起色的新能源市场,似乎也赋予了车企涨价的“底气”。
那么,新能源车型集体涨价,是以前卖得太便宜,还是如今成本太贵?面对逐步提高的新能源车型入手门槛,车企与消费者到底谁的压力更大?事实上,这种情况的产生并非没有预兆;且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或许也并非是坏事。
客观来说,相较于燃油产品而言,新能源产品的用户接受度和市场渗透度依旧较低,尚且处于发展初期;可以预料的是,“涨价”不仅会降低新能源产品的性价比,进一步削弱其竞争力,还会增加尝鲜新能源的“试错成本”,从而削弱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过,面对补贴缩水、原材料上涨的行业背景,所有涉及新能源领域的车型均难以独善其身,“集体涨价”的背后,实则是车企深深的无奈。
面对“集体涨价”,消费者是否会选择拒绝购买呢?从行业发展的脚步来看,发展新能源是行业大趋势,抛开政策扶持的角度不看,车企也会将其作为“下一个时代竞争”的重点,因此并不会停滞不前。就拿最近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来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预计今年燃油车销量接近峰值”,预示着新能源市场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产品,免不了会左右消费者的购车选项。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新能源车型能够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更具经济性的用车成本,尤其是在油价不稳定的当下,具有更强的优势。就拿2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即便经历涨价、又遇到春节假期,但诸如比亚迪秦PLUS、宋PLUS,及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依旧获得月销2万台左右的成绩,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不愁卖”。
当然,“集体涨价”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位列头部的新能源产品而言,在本身便订单充足、需要排队提车的背景下,合理的售价上调,并不会削弱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但是,对于月销仅维持在数百台、本就需要靠降价来维持销量的车型来说,“被迫涨价”无疑将令其市场表现雪上加霜。
所以说,此轮涨价过后,新能源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将更加明显。头部新能源产品在稳固领跑地位的同时,末尾新能源产品也将进入淘汰的边缘。如果产品缺乏竞争力的话,仅凭借着政策补贴或资本投入并非发展的长久之计,“蓝海市场”的期待过后,新能源市场也将进入更加残酷的混战之中。
结语:随着新能源品牌逐步增多、新能源产能不断扩大,原材料的价格仍将处于波动之中;再加上到了今年年底,新能源补贴政策有望全面取消,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的新能源产品将越来越贵。不过,就那些真正对新能源产品有需求的用户而言,该买的还是会买,但车企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或许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不小的难题。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