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领域又迎来新玩家,这次是合资车企。
3月29日,广汽本田发布全新电动品牌e:NP,成为发布纯电品牌的首家合资车企。“这标志着Honda在中国正式启动电动化事业,开启全新篇章。”广汽本田总经理森山克英如是说道。
他介绍了“e:NP”的含义:“e:” 代表 “electric” 和 “energize” ;大写的“N”,表明广汽本田正在拥抱“ New/Next ” 次世代;“P”则意味着“Prime”——车所带来的 “ 令人兴致高昂(极致)的驾驶快感 ”。
森山克英将“电动化战略”视为集团的新挑战,他表示:“作为提供‘个人出行 ’企业,Honda将持续研发各种全新领域的产品和业务,而不会止步于二轮、 四轮领域。”
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汽本田将以每年一款的速度投产e:NP系列的EV车型。
在即将进入电动化新发展阶段之际,广汽本田表示要打破以往的事业边界,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全领域垂直整合,在产品研发、生产智造、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四大领域全新布局。
产品方面,电动化战略的首款车型e:NP1开启首秀,并发布中文名称“极湃1”。据了解,该车型采用全新智能高效纯电架构e:N Architecture F,整合三合一高功率驱动电机、大容量·高密度电池、高刚性纯电动车专属车架以及底盘平台。
从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e:NP1极湃1强调电动车的动力性能,一方面要动力充足,给用户提供不输油车的驾驶感受,另一方面要求产品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为此,极湃1在运动模式中加入了Honda EV sound加速声浪,通过本田独立开发的声浪系统,满足用户的驾驶乐趣。
极湃1研发团队成员龙明敏透露,在动力总成从发动机变成电机的情况下,团队结合用户每天24小时、 一年365天的使用场景、考虑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外部环境变化,在极湃1的电控程序里集成了2万以上的场景算法,是普通电动车的40倍,以实现对电机的最佳设定。
由于电机驱动拥有瞬间高扭矩输出的特性,乘客易在乘坐过程中产生眩晕感。为了消除这种不舒适感,极湃1通过调整踏板响应和动力输出特性,并对支撑身体的座椅系统和支撑整车的悬架系统,进行反复调校,实现“不晕车”。
外观方面,极湃1采用Honda全新设计语言e:N Design,基于“一触未来”设计理念打造,车头拥有具有未来感的发光H标,车尾采用全新的Honda文字。充电口位于前脸,充电时“Heart beat心动交互灯语”会随电量而动。
智能化方面,极湃1搭载Honda首发的DMC驾驶员状态感知系统,车机系统能通过识别用户的表情与驾驶员交互。
此外,广汽本田还为新能源产品建设了专属工厂,预计2024年竣工投产,将全面应用5G技术和多项先进智能设备及系统。新工厂通过在零件库存、装配现场和物流对应等生产端进行“智能化”革新,试图塑造“智能”、“低碳”工厂的标签。
销售与服务方面,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郑衡提到,e:NP将采用线上和线下双渠道融合模式。 其中,云展厅提供实时3D互动看车和语音讲解服务,使用户足不出户在线选车,通过广汽本田APP实现一键下订。线下,广汽本田将打造电动化销售服务店与商超店体系,前者计划在双限城市和重点城市建设,后者则在全国各大城市布局。
去年起,广汽本田就开始为电动化战略预热。广州车展上,广汽本田展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皓影锐·混动e+、纯电动e:NP1,郑衡在彼时称,“广汽本田已准备好承接Honda未来的电动化战略。”
一切来源于本田新任CEO三部敏宏在上任媒体见面会时提出的战略。他是本田转型的技术带头人,在本田工作的数十年中,三部敏宏主导了本田与通用、宁德时代等公司合作,也逐渐将自身研发重心从发动机等核心部件转向电动化和无人驾驶领域。
在三部敏宏看来,转型是本田在这个汽车产业新时代生存下来的唯一出路。成为本田新任CEO后,他就表示要逐渐放弃内燃机,计划在2030年,本田全球销量中的纯电动和燃油车的占比达到40%,2035年达到80%,2040年达到100%。
其中,中国市场被本田视为电动化战略中心,“中国市场‘加速’将是Honda成功的关键。”本田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水野泰秀曾表示。
不久前,燃油豪华品牌讴歌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广本在整合品牌资源,放弃在高端品牌上的投入,为电动化产品让路。
电动化领域的战况日渐胶着。除了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外,大众、奔驰、宝马、通用等跨国车企也纷纷推出纯电产品,但在销量上来看,其还远不如前者。
在中国市场,2021年特斯拉的销量突破48万辆,蔚小理等国产新势力逼近10万辆,大众ID系列只有7万辆出头,宝马电动化产品的销量还不足3万。
日系车企的反应更慢一步,近几年还未有新款纯电车型导入国内。目前,日系正以混动技术为支撑在新能源领域加速转型。只是,当日系车企几年后量产纯电产品时,中国用户还会保持对其青睐有加的态度吗?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