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大多数的传统汽车厂商日子都不太好过。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乘用车累计销量491万辆,同比下降4.5%。
车市下跌,与疫情、原材料短缺等有直接关系。但如果远低于大市,那就不能将原因全部归结为外部因素了。
以东风悦达起亚为例,其3月份销量只有7690台,整个第一季度也只有3.2万台。
2021年起亚在中国市场上还有15万辆的销量,但按照第一季度这个趋势走下去,2022年的销量前景恐怕不太不乐观。
成也定位 败也定位
产品定位,对于一个汽车品牌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以现代、起亚为代表的韩系车企,在品牌知名度、销量规模等方面本身就无法与大众、丰田等品牌相提并论。
大众、丰田、通用、三菱等品牌的早期车型,入华之后成为中国不少国产品牌的山寨对象。但韩系车并没有这样的影响力,因此在入华之初,起亚便选择了性价比路线。
简单来说就是,起亚给人留下了一种质量比国产强,达到了合资车标准,但价格又比大众、丰田等合资车低的印象。
在2017年之前中国车市大爆发,而国产车品牌影响力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起亚汽车占据了一个独特的“性价比合资车”的生态位,并因此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年销超过60万辆的主流品牌。
但2017年之后,中国国产品牌实力越来越强,在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已经可以与合资车正面竞争。
与此同时,在车市竞争加剧、国产车不断上攻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合资车选择了将价格进一步下探。
很明显,性价比并不是一个可以用来支撑整个品牌的卖点,就连国产车,现在也逐渐摆脱了这种模式。
起亚汽车在凭借性价比路线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并没有完成品牌升级,在竞争加剧、车市下滑的大背景下,困境便难以避免了。
产品竞争力不强
以前的起亚汽车,能够在市场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与其强大的产品性能有直接关系。
目前起亚汽车的几款主力车型,例如K5、智跑、K3、KX3等,刚上市时都有着比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不过起亚的问题在于,随后的进步比较小,有点坐吃山空的感觉。
以起亚汽车2021年的重磅车型新一代智跑为例,这款车定位于紧凑型SUV,是起亚SUV阵营的主力车型,不过从改款后的表现来看,并没有展现出比较强的竞争力。
中国消费者普遍喜欢大车,但该车的车身长度只有4530mm;中国消费者喜欢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新一代智跑的低端车型搭载了2.0L自吸发动机,最大功率只有118kW。
高端车型搭载了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最大功率只有147kW,而且还匹配了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这样的配置显然无法令消费者满意。
另一款主力车型KX3是一款小型SUV,曾经有着不错的市场销量,但现在小型SUV的动力也越来越强,KX3却仍然搭载着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只有84.4kW。
除此之外,这款车起售价格为10.88万元,并不算低,但该车的低配车型没有倒车影像、没有天窗、没有无钥匙启动等配置,低配高价的设计思路,很难让消费者认同。
决策失误
面对危机与困境,起亚汽车也在试图振作,但很遗憾的是,其采取的一些自救措施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一般情况下,如果采取的一些革新措施不能见效,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还会耽误宝贵的时间,起亚这两年的“振作”,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最近两年,起亚汽车推出的重磅车型有三款,分别是全新一代K5凯酷、起亚嘉华以及起亚智跑。
但K5并没有出现本质提升,最大功率不过176kW,且仍然搭载了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
新一代智跑号称换代,但实际上最大的变化在于外观;嘉华定位于中大型MPV,主打的卖点是“进口品质”,但起亚的市场影响力让这一卖点并不具备太大的吸引力,28.89万元起售的价格也劝退了不少潜在用户。
同时,起亚汽车内部管理上的变动也起到了负面作用。
从2015年到现在,东风悦达起亚换了6任总经理,导致各项决策都难以长期执行。
2021年,起亚汽车决定进行变革,却决定要进军1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同时不再推出10万元以下的新车。
策略本身没什么错,但没有重磅车型来提供“增量”,贸然砍掉贡献了主要销量的车型,其结果不言而喻。
2021年起亚汽车在华还有15万辆的销量,在中国市场上仍有一定空间。但需要推出真正有竞争力的全新车型,确定真正有用的发展规划,同时还要在新能源车型上有所作为,才能真正实现品牌振作。
标签: 试图振作的起亚何时能重现往日荣光 起亚汽车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