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以来,人们靠骆驼穿行于广袤的北非沙漠,缓慢、艰苦,却承载着地中海沿岸与西非之间的商贸往来。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期,有另一种交通工具在撒哈拉腹地出现,才让骆驼们看到了“退休”的希望。
很多人以为,一定是路虎或者Jeep终结了沙漠之舟的传说,但实际上,这样的壮举却是由一款法国车完成的,它就是标致504,人称“非洲之王”。
【资料图】
由于当时出口非洲的车型采用了整体桥结构,充足的底盘高度和悬架行程,使标致504的通过性堪比一台硬派SUV,而简单保守的机械设计,也让它在非洲留下了坚固耐用的好名声。
回到欧洲,504更是凭借时髦的造型和优秀的底盘而风靡一时,并衍生出了丰富的产品序列,包括轿车版、旅行版、敞篷版,以及皮卡版多种车型。
如果你有印象,或许也曾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见过504 DC穿梭的身影。
#1
初来乍到
错失良机
1985年3月,广州标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立,时间仅次于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成为中国第三家合资车企。法方以技术转让和生产设备入股,中方则“以资金换技术”,双方的合作热情都很高涨,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广州标致并没有在成立之初拿到轿车的生产资质,只能先从“的士头”开始搞起。
于是,广州标致率先引入并以CKD方式生产了一批504 DC,虽然是货车,但这种双排皮卡不论坐进去还是开起来都与当时的轿车区别不大,同时还能跑运输、做买卖,因此在轿车稀缺的年代,同样很受生意人的追捧。
很快,8座旅行版的标致505 SW也随之而来,出色的实用性和装载能力,使它早于“大屁桑”成为公务用车的首选,第一批下线的车辆迅速被抢购一空,甚至可以说,当时的国内车市根本没有对手与之抗衡。
到了1989年,广州标致趁热打铁,引进了三厢版本的505 SX。作为504系列的继任者,此时的505系列在欧洲市场正值当打之年,有着“底盘大师”之美誉,不论是出自宾尼法利纳的优雅外形设计,还是集豪华配置于一身的档次感,都比同期国内的“方壳子们”更具新鲜感和吸引力,这也让505 SX的销售情况异常火爆,广州标致走向了“车生巅峰”。
然而,法国人飘了。
眼看销量翻倍、盈利大增,法方却对零部件的国产化政策推进迟缓,不但坚持以CKD形式持续输出,同时也没有引进新车的打算,导致505的价格居高不下,维修成本高昂,随着故障率的增加,广州标致的口碑每况愈下。
1994年,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明确要求汽车工业企业不得以半散件(SKD)和全散件(CKD)方式进口散件组装生产,零部件国产化率需达到40%以上才能享受关税的优惠税率,一意孤行的标致跌入谷底。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1992年法国对台军售事件对其引发的制裁,在此不做展开。
#2
没有“屁股”
一票否决
也许是看到了标致的教训,来到中国的另一拨法国人则早早做好了国产化的打算,并积极建立了合资配件生产厂,但情况就真的乐观吗?
时间再次回到1992年,由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雪铁龙合作组建的神龙汽车,引进生产了拥有拉力冠军血统的雪铁龙ZX,并命名为富康。平心而论,这款出自大师手笔、拥有楔形车身、独立悬架、以及后轮随动转向等诸多领先技术的精品两厢车,足以凭实力碾压已经在海外市场走入生命末期的捷达和桑塔纳。
但,以当时国人对轿车概念的认知来看,没有“屁股”约等于一票否决,富康的特点显然有些超纲了,这也导致它的前期销量一直不温不火。直到6年后三厢富康的出现,销量才算有了起色。
后知后觉的法国人好像终于发现了“屁股”的意义,顺势引入了富康在海外市场的继任者——赛纳(Xsara),结果这次又超纲了。“半个屁股”+爱丽舍同款内饰=近双倍的价格?你糊弄谁呢?管你是什么WRC赛场上的王,统统被淹没在了“不厚道”的吐沫星子里。
不过,这次法国人并没有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除了赛纳之外,他们还诚意满满的带来了“最受欢迎MPV”——萨拉·毕加索。虽然其凭借灵活的内部空间和出色的实用性风靡欧洲,但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国人对它的印象,那一定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自此,法系车在国内市场被打上了特立独行的标签,同时也收获了一小部分“时髦的拥趸”。
#3
重燃希望
再次掉队
2002年10月,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雪铁龙公司的合资合作,提升为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合资合作,标致品牌迎来回归。
在多次领教中国消费者的“屁股”情结之后,法国人终于选择了相信市场,不惜直接放弃两厢版本,打造了臀部丰满的三厢标致307。奇怪的是,这款特意为中国市场打造三厢轿车不但没有受到追捧,反而再次招来一片骂声。“怪模怪样、不够原汁原味、拉皮”不绝于耳,法国朋友彻底懵圈了,不是喜欢三厢车吗?怎么又喜欢原味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其实他们并没有发现,持币待购的年轻消费人群,早就与国际接轨了。
另一边,雪铁龙则巧妙的避开了屁股上的错误,同时打造了C4的两厢版(世嘉)和三厢版(凯旋),之后又及时修正了凯旋屁股上的不和谐元素,推出了整体感更强的三厢世嘉,才终于在“屁股”问题上挽回了些许颜面,销量也有所起色。
然而剧情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当速腾已经搭载1.8T+6AT时,同级法系车采用的自吸+4AT显然慢了半拍,就更别提那个让C4L凉了半截的1.2T三缸机了,即便他们认为这足够先进。
就这样,当人们喜欢轿车时,法系带来了富康;
当人们希望与欧洲同步时,法系又忙着给自己加“屁股”;
当人们开始追求优秀的底盘和操控时,塞纳的神话却传到了二手市场;
当人们越来越需要一台实用的MPV满足家用时,毕加索成了真正的印象派。
引领潮流,却又步步没跟上。
#4
不是车的错
那是...?
是法系车不好吗?恐怕没有几个汽车爱好者会认可这个说法,从非洲之王到底盘大师、再从达喀尔到WRC,关于法系车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
或许是人的问题?就像Jeremy Clarkson和James May在节目中揶揄法国人的片段一样,他们有能力造出一台好车,但对于产品的过度自信,又让好车逐渐变成“自认为的好车”,而且从全球的销量分布也不难看出,法系车除了在本土表现强势外,似乎对取悦其他市场的意图并不强烈。
当世界各大车企都忙着全球化、本土化,以及电气化、智能化时,只能说这一局,法国人又慢了半拍...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