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23日晚8点,在蔚来测试车辆事故造成两名试车员身亡,舆论事件引发热议一天后。蔚来汽车终于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6月22日17时20分左右,一辆蔚来测试车辆从上海创新港停车楼三层坠落,造成两名数字座舱测试人员罹难,其中一名为公司同事,另一名为合作伙伴员工。“根据对现场情况的分析可以初步确认,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
这份声明中的最后一句话,引来了网友的批评。后来新声明也将此前冷冰冰的“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改为了“这是一起(非车辆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不过,网友的评论依然没有放过蔚来。
通常而言,企业遭遇事件最先发出的声明,往往是情急之下对维护自身利益的表达。其后再发的声明也好致歉也好,都是一种针对外部环境的应付之道。网友之所以骂声明太冷血,是因为声明惯例地表达了“痛心”之后,还隐含着车比人更重要、市场比生命更重要的逻辑。
这意味着只要第一时间撇清说不是车的原因,那么就是蔚来的产品是没问题的。用户即将签署的购车合同可以顺利推进,这对于防止销量下降、股价下跌都是有着关键作用的。
然而,无论是测试员的生命也好,用户的生命也好,都是和蔚来的产品维系在一起的。第三方客观结果还没出来,就说不是车辆的原因,这和一家科技企业应有的严谨立场背道而驰。既然驾驶员已经不幸身亡无从问话,能调查的只能是车辆数据。那么车辆数据是不是能够还原当时的操作的全部?比如突然加速,是车辆自发的还是驾驶员施加的,还是两者共同作用的?还有无更深层次的隐患?测试流程是不是规范,是车辆看不到高处还是驾驶员看不到高处?
车厂的测试员是个高危职业,因为测试员面对的是一个从实验室出来的产品,却要把命放上去。据悉,有些人甚至要签署生死状,特别是极端测试。这意味着这些几乎是半成品的不完善,对于测试员来说是极大的威胁。如此一来,首先就把舆论引向非车辆的原因,等于把责任向驾驶员倾斜。这样的一种逻辑,如果仅仅是企业的公关话语,那舆论过了就过了。如果这种不关车事的逻辑,用在了研发和生产的领域,那就很可怕了。
因为在过去多年的自动驾驶测试和运营中,国内外许多品牌都出现过车毁人亡的事故。如果企业首先认为这是车辆问题,比如机械、电子、智能方面的故障,那么就会全力的去修补漏洞和规避下一次风险。至少不让车辆会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比如防止驾驶员故意去碰撞障碍物。但是如果首先认为是人的原因,那么车辆设计就不会在避免人的失误上继续研发。所谓防止人的误操作,只会在说明书上增加几行字:驾驶员必须时刻留意路面情况,不能依赖车辆自动驾驶。
一个车企的责任心,只有在灾难事件发生时,才会淋漓尽致的表达。粉丝和水军对于一个品牌的无限追随,加上市场表现的优异,往往会让一家明星企业有无限的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如果是要依赖一次次生命的损失,一次次的舆论提醒才去提升技术,这类企业不但毫无道德底线可言,也迟早都会被更具有自我反省能力的企业所超越。(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许张超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