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汽车 >

“全面取消汽车限购”……这次专家的建议,没人反对了吧

时间 2022-12-26 16:01:07 来源:腾讯网  

【文/道哥说车 听风吟】从“禁止燃放鞭炮建议”,到“取消吃年夜饭建议”;从“建议大学生付费上班”,到“建议低收入人群出租闲置房屋”,这些年“专家”的建议都直戳笔者的肺管子。

“你要不要看看你自己在说什么”成为了笔者想说又不敢说的话。直到笔者看到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为了促进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发展,最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了以下七点建议:

一、建议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享受同样的消费政策环境;


【资料图】

二、建议延续和扩大实施车购税支持政策;

三、建议全面取消汽车限购措施;

四、建议出台购车抵扣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五、建议加快落实二手车新政,推动二手车零售市场建设;

六、建议暂停实施对豪华小汽车加征消费税政策;

七、建议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加大金融服务供给。

以往看到专家、机构的建议,笔者总是下意识的内心独白: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但这一次,笔者不仅希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继续建议,更希望以上建议能够被落实。谈“利国利民”的话题可能有点大,但以上建议的确称得上“利国利民”。

从以上建议来看,其中包括建议延续和扩大实施车购税支持政策;建议出台购车抵扣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建议暂停实施对豪华小汽车加征消费税政策三个建议,都是相当于直接帮助购车人群“砍价”的建议,毕竟少交税就等于少花钱。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纳税光荣”,的确是这样,身为我国公民,为我国发展做出该有贡献是应该的也是光荣的。但换一个角度想:老母亲心疼咱,咱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要知道,对于售价在10万的车来说,减半购置税可是省下了5000块钱,再加上品牌方的加码,用户买车是能够得到一定的实惠的。何况,在税收政策的优惠下,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今年5月底,承压下行的汽车产业迎来一剂“强心针”,600亿购置税减征政策作用立竿见影,6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达到22.2万辆,同比增长41.2%。同时,根据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6月1日——11月10日,2.0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约652.3万辆,相比政策实施前5个月,环比增长20.6%。

而这背后不仅仅是车企挣了更多的钱,同样还有更高的产值以及更高的全产业活力。至于建议加快落实二手车新政,推动二手车零售市场建设;建议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加大金融服务供给,则更像是从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让用户买卖车辆更加的方便,从而达到一种既可以让消费者受益,又能够促进经济的目的。

而这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则莫过于“建议全面取消汽车限购措施”。在中国这片大地上,有些城市并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车的,包括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牌照到手的概率几与中彩票相当。举个例子:今年6月,北京摇号汽油指标总数量仅5174个,参与摇号的人数却达到了251万人,相当于每485个人里,才有1个人能够中签。而如果是选择排队形式的新能源指标的话,以家庭为单位需要排到2026年才能拿到指标,以个人为单位排队,则要等到2043年。

从个人使用角度来说,摇到号的朋友就不再需要以购买外地牌照、背户车、租赁指标等方式在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出行。而从促进消费角度来讲,参与摇号的251万人中,即便有一些在“闹着玩”,但真正有购买需求的恐怕也不在少数。要知道,在北京机动车购车摇号政策实施前的2010年,全市新车销量达到89.1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6%。而在实施购车摇号新政的首年2011年,新车销售约40万辆,同比下降56.3%。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包括北京、西安、石家庄等地陆续暂缓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即尾号限行措施),为疫情后的人民群众出行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有力的支撑,同样得到了广泛好评。当然,包括取消限购以及取消尾号限行等政策,有一定可能造成交通压力,但有时候,一定程度的放开,何尝不是对经济发展的强有力鼓励呢?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曾发文称,推动汽车消费等重点领域发展,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创造就业渠道,推动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协同增长。“我作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会同生产制造和流通领域部分专家共同呼吁:一、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享受同样的消费政策环境。二、延续和优化税收调节和支持政策。三、加快落实二手车新政,推动二手车零售市场建设。四、全面取消汽车限购措施。五、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加大金融服务供给”。

这一次,笔者认为,专家的建议是对的,落实何尝不是件利国利民的事呢!

标签: 全面取消汽车限购这次专家的建议 没人反对了吧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