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上)——打造数字孪生是谋划县乡发展的现实契机(七十四)

时间 2023-01-10 06:01:00 来源:顶端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字农业,前几年有个概念叫“智慧农业”,跟目前很多定位和认知的数字农业包括数字乡村内容其实是差不多的。他们定位于一产,也就是农业生产、甚至包括整个种养殖体系的数字化,这种尝试基于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分析手段的不断提升,成本逐步降低,已经在很多地方和部分产业取得了商业模式的初步成功。

种植业通过传感器搜集土壤成分、水分和其他理化信息并及时传输到系统后台进行整理分析,在结合长年积累的农业生产数据趋势及时调整田间管理措施,及时准确补水补肥施药;加上田间管理技术的大幅度改进,比如变大水漫灌为精准喷灌或滴灌,迅速迭代的作物覆膜技术和产品都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环保压力,实现低碳发展。

养殖业通过摄像头和图像分析技术,实现对畜禽活动状态的实时监控,从繁殖育苗、育雏保健、绿色成长等环节的数字化保证生产过程的全流程可追溯,保证畜禽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品质卫生,为消费者提供干净、低碳、绿色、可放心的肉蛋奶类消费品。长期的养殖数据积累和分析可以为种养殖事业提供足够的畜禽繁育生长的健康支撑,对于产业的迅速更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有的乡村把群众的承包地、宅基地四至与归属等数据也纳入了数字乡村的范畴,全景大屏把一个村的各种资源显示的非常完整和准确,大致上以“一区九园”等模式为代表,反映了一段时期内对数字乡村的不完全认知。

物质上的资源是资源,数字农业或者“智慧农业”当然也是广大农村的天然组成部分,种养殖业的数字化必然是未来的方向,然而种养殖业不是农村的全部,一区九园也不是乡村振兴的完整概念。不要把数字乡村简单地理解为数字农业,那样会对乡村振兴工作产生简单化的误解或错误认知。数字乡村的定位,除了一产和各种资源的数字化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对于农民和基层组织工作的社会化,是对三农的综合性改造和创新。农民群众的数字化和以数字化手段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得到充分的释放。而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是广大农民群众,抛弃群众观点,不顾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愿选择,拍脑袋确定乡村振兴的方向和措施,是难以执行到位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依托市场机制,建设能够形成盈利模式的闭环,数字农业也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其巨大的初期投资、对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要求,是仅仅靠技术手段难以实现的;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保障农民在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权利,更是各级政府必须抓紧抓好的核心工作。

标签: 数字乡村 农业生产 农民群众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