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见习记者 王莉 张玥颖/文 受访者供图
(相关资料图)
“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已经接受家乡助学金三年有余……”近日,一段视频登上互联网平台热榜。记者多方打探得知,这是河南省巩义市孝义街道二十里铺村的传统,给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发助学金这件事,他们已经坚持了七年。
2月1日,顶端新闻记者联系到二十里铺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与几位村民,听他们讲述背后的故事。而追溯这项“传统”的设立,村支书董宪安的回应朴实又充满力量:“给这些奖励的目的很纯粹,就是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
连续七年为大学生发助学金
1月30日,巩义市孝义街道二十里铺村村委会里,聚集了一大批“文化人”。大学生李亮(化名)就在其中,和他一样既激动又忐忑的还有另外22个年轻人,大家都在等待村里发放助学金。
村民数超过两千的二十里铺村,历来重视教育工作。给大学生发放助学金,已是村里的“传统”——从2017年开始,村委会就开始系统组织资助大学生:考上本科一批的每年1万元,考上本科二批的每年8000元,共发放四年。
今年,二十里铺村又如期给符合条件的学生仔们发放了助学金。其中本科一批9人,本科二批14人,共计发放助学金202000元。据初步统计,从2017年至今,二十里铺村已经走出了46名大学生,村里共发放了120多万元助学金。
这些用于资助的钱款,全部来自于村集体共有资产创造的财产。“最开始有个别村民有异议,毕竟这些资金是集体的钱,用来奖励部分家庭的孩子(感觉不太合适),后来村委给做工作,大家就都同意了。”二十里铺村支部书记董宪安说,在“奖励娃子们”的想法提出后,村委集体表决通过了这个决议。
助学金激励着孩子、聚拢了村民
村里发放助学金的举措,极大地激励了二十里铺村的学生。“上高中时就听爷爷说村里有资助,等到自己考上了大学,钱打到了卡上,就俩字:幸福!”李亮是2021年考上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两年共收到村里发的16000元资助金,他坦言,村里的助学政策不仅极大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劲头,提到这项好政策,自己心里也满是骄傲,“双向奔赴了属于是”。
李亮的父亲李工(化名)更是对这项政策充满感激:“家里俩孩子都在上学,经济负担比较重,目前村里发的助学金已经基本可以覆盖孩子的生活费用,这都是孩子给自己挣的。”言语中也有掩不住的骄傲。
“知识改变命运,希望他们都能学有所成,找到一份好工作,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只要大家好了,村里就会越来越好了。”董宪安介绍说,资助孩子们没有附加条件,也不会要求他们回村工作,最主要还是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另据村委干部张先生介绍,二十里铺村每月还会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200块钱,70岁的每月300块,还有一张洗澡票、一张理发票,重阳节的时候每人再发 300 块。其他节假日,也会发米面油之类的。”
“村里有300多位老人,发这些钱是希望他们能够幸福度晚年,也是回报他们多年来为村里作的贡献。”董宪安如是说。
河南多地为大学生发助学金
记者梳理发现,给大学生发助学金,二十里铺村并不是唯一一个,河南多地都曾为大学生发放助学金。
2018年8月20日,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杨家沟村为6位学生发放12000元助学金、行李箱等。为了鼓励孩子们学习,村里还设立了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升学助学金,资金由村里筹集。
2019年8月28日,周口市搬口办事处搬口行政村为当年考上大学的34个学生发放了助学金。据了解,搬口办事处一直很重视教育,多个几个行政村给本村大学生发奖学金,后来区域内多个村落纷纷跟进。
2022年8月30日,郏县长桥镇镇兴店村举办了助学金发放仪式。据媒体报道,该村助学基金负责人表示,设立助学金,就是为了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成长成才,为长桥教育营造一种不甘人后、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该村2014年成立助学基金以来,已为25名大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共计151500元。
采访中,不管是村委会工作人员,还是学生家长,都强调了这一点:重点不在于奖金有多少,而在于那份鼓励学习的初心,那份渴望后辈越来越好、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期盼。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