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八。
据说,人有多大胆,建议就有多丰满。当下是“提建议”的好时机,那我也凑个热闹,提个建议。
事情源于我先后看到两则新闻:
(相关资料图)
一个是父母陪女儿一起考研,父母均上岸,女儿却落榜了。
另一个是女孩子考研8次,从本科应届生考到30岁,现在终于能跟自己和解,重新出发了。
单独看这两则新闻内容,就已经极具争议。
当我一前一后连续看到这两则内容时,奇妙的想法诞生了,何不让父母去考研,子女去上班?
我可不是随口乱说。
这个想法看似荒谬,实则有理有据,而且,以前也曾这么干过。
01
8战考研这事儿实属罕见。
首先,我很佩服这位女生耐得住寂寞的能力。
一些应届生可能都没办法在同一家公司干满8年,而她却是在同一个岗位(假如将备战考研看作一个岗位的话)将相同的事务重复了8年。
枯燥至极。
重复,逐渐会生成一种新的舒适区,自然也会让人产生一丝不易察觉的惰性,让人舍不得走出这种熟悉而枯燥的模式。
钻牛角尖也好,学术性啃老也罢,心态躺平也行,各种理由都可以成立,也都不成立。
这些,不过是别人家庭内部事务,属于黄忠与周瑜的关系,碍不着别人什么事儿。
除了有点可惜。
那么,我们可以说一些客观变化的事——时间。
02
女生考研8年,从22岁考到30岁,是个什么概念?
Ofo小黄车从启动到破产,也就5年的时间;
瑞幸咖啡从巅峰落到谷底,再完成“死而复生”的操作,用了6年;
苹果手机一年出一款新型号,8年足够完成更新换代。
那么,该女生在8年前的本科学到的知识或是技能是不是也落伍了呢?
如果,大家学的不是历史一类积聚人类文明光辉的专业,那么,偏理工和技术类的考生越是考试,越是难以上岸。
时代进步太快了。
知识的洪流自然将人淘汰,我们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超过3年不更新升级,可能也就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3战考研不成功,再战的意义就不大了。
03
时间洗涤了知识和技能,女生的生活也会跟社交环境脱节。
当闺蜜要结婚生子时,她在备战考研;别人讲孩子升学择校,她听不懂;
当朋友从基层员工升职成中层管理者的时候,她在备战考研;别人说买房换车,她插不上嘴;
当同窗已经当了自己的老板,开了多家分店的时候,她还在备战考研;别人说找到一个新路子可以干上一票快钱时,她只能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我要回家学习。
求学的人和在社会摸爬滚打的人能聊到一块儿吗?
不能!
话不投机半句多。
8年时间,足够让人身边的资源推翻了再重建;原地踏步的只有反复考研的那一个人而已。
若非现在是网络时代,光是想想,都很抑郁。
更重要的是,越是持续考研,越是跟原来那批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竞争的持平是别人结婚生子,升职加薪的时候,我们要拿到硕士学位。
时间,不过是5~6年而已。
所以,除去读研的4年,考研顶多3次。不成功,就要换新的路。否则,新的时间问题就又产生了。
30岁考研成功,读研4年后,直接从职场新人进入职场“35岁”危机。
哪怕8战考研进入清华,到毕业那时,你就会发现,清华最不缺的就是不到30岁的硕士。
这是一道容易计算的数学题。
04
前面,我一直在谈时间。
女生将青春年华中最重要的8年耗费在考研这件事上,究其根本,就是为就业。
这又是一道数学题。
今年大学生本科毕业生人数预计达7269万,那“腾出来的位置”和“新增的位置”能不能装得下这么多毕业生?
去年的装完了,今年的装下了,明年还能不能装下?
如果每年都装不下,被空闲的毕业生,他们的劳动力是不是浪费了?他们不能就业,他们还能去哪儿?
于是,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事儿叫“顶班”。
既然没有实力让外人给咱腾位置,那就只能让自家人腾空缺。
当年,我小姑妈就是顶了爷爷的班,才有机会进厂工作。虽然两人不是一个工种,但是腾一个位置出来,新的人才进得去。
爷爷提早退休在家享受生活,小姑妈有了工作,开启独立的人生。
那么,现在呢?
能不能试试?
05
年轻人去上班,那空闲的老年人就去考研。
那两个陪着女儿备战考研的父母,也是接近50岁的年纪,他们在年轻人卷得不能再卷的考研场上,再造辉煌。
这足以说明,中老年还有学习的实力,而一些年轻人并不具备考研的能力。
何不让他们各归其位?让年轻人的8年青春产生应该有的热量。
老年人考研,或许这场考试就不会再卷,还会回归读研的本初——为了理想和学术。
因为,他们没有就业的压力。
没有压力的考研,就如同报名老年大学的班,能上就上,不能上则罢。
尤其在儿女的工作已经落实的情况下,父母的人生重担已经卸下,生活只剩下豁然开朗。
想去圆一个大学梦,重温校园时光的父母们就去试试。
说不定,见过了世面,历经了社会沧桑的家长还是老当益壮,会在学术方面做出成绩。
将年轻人8年无作为的青春改成老年人优雅知性的晚年,划算。
这就是我的一个非正式的建议,仅此而已。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