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人到中年,追求内啡肽的最佳方式|天天新视野

时间 2023-03-13 22:55:03 来源:顶端新闻  

作者:洞见·Elm

选择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选择。


【资料图】

董宇辉曾在直播时说:

"打游戏、刷短视频当然很爽,但爽完后是极度的空虚;早起跑步、啃专业书当然很累,但累完后是满满的幸福。”

他所说的两种快乐的区别,其实也是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区别。

每当我们沉迷低级快乐,大脑皮层就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一边负罪感累累,一边欲罢不能。

而当我们克服本能的欲望,收获身心的成长,脑下垂体就会产生内啡肽,带给我们持久踏实的满足感。

一个人的快乐是源于多巴胺,还是内啡肽,决定他中年后的生活质量。

而如何追求内啡肽,答案藏在你每天、每月乃至每年的生活里。

01

每一个清晨早起

富兰克林曾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相比睡懒觉带来的片刻满足,克服倦意的过程虽然痛苦,过后却是精神上的无尽回甘。

沐浴清晨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是对中年生活最好的治愈。

吴军35岁加入谷歌后,面对复杂繁重的业务,时常加班到深夜。

为了缓解压力,他下班后常约同事去酒吧畅饮。

不到半年,他的身体各项指标亮起红灯,工作状态也萎靡不振。

后来他听从朋友建议,下班后不去酒吧,而是直接回家睡觉,次日则提前一小时起床。

起初几天,每当被闹钟唤醒,吴军都会感到疲倦不堪。

但因为领导和同事还没上班,他能在没有邮件打扰的情况下,全神贯注地处理完许多工作。

随着工作效率的提升,吴军加班的频率越来越低,起床时间也不断提前。

后来,他更是每天提前半小时来公司,趁着办公室没人,打开电脑写上几页文章。

此后8年,吴军利用业余时间写出多本畅销书,还一路成长为腾讯副总裁。

《早起的奇迹》一书中说:生活的奇迹,往往发生在早上8点之前。

一个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早晨,才更容易掌控人生。

02

每一周看完一本书

去年3月,一位外卖员因为蹲在路边看书,而被推上热搜。

为了维持生计,他每天早上8点出工,送单送到晚上10点回家。

等待取餐的间隙,是一天中难得的休息时光。

其他外卖员通常会掏出手机消磨时光,他却总是拿出随身携带的书本,翻上几页。

视频下面,有个评论概括得很准确:

忙碌,是为了维持现在的生活;读书,是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

网上有组数据:我国成年国民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平均每天只有20.04分钟。

尤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每天下班到家,恨不能倒床就睡。

但如果因为忙于工作和生活,我们便彻底远离阅读,就容易被眼前的世界所禁锢。

读书像是为封闭的房间开启一扇窗,不仅能拓宽你的眼界和认知,还可以帮助你看到更多的人生可能。

正如知乎答主@晓一所说:

"30岁时看书,我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倍;

32岁时看书,我逐渐学会以写文章的方式分享经验,收获了第一批读者;

36岁时看书,我了解到许多企业家的奋斗经历,觉得创业距离自己并不遥远。

从30岁到40岁,我往上走的每一步,都有书在脚下做台阶。”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读书是中年人最好的给养。

挤不出整段时光,可以把乘地铁、排队的间隙利用起来;

做不到每天看书,就鼓励自己每周至少读完一本书。

一点一滴读书的时光,累积起来,便成为我们通往远方的路。

03

每个月养成一个习惯

《欲罢不能》中提到:诱使我们沉迷低级娱乐是大脑的天性,一个人无法对抗天性,但可以找到替代低级娱乐的东西。

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指望一夜之间的蜕变,也不能一刀切式地拒绝多巴胺。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良好的习惯,逐渐让内啡肽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微习惯》作者斯蒂芬曾饱受肥胖症的困扰,还一度因健康问题丢掉工作。

他一次次下定决心戒掉甜食,立志每天锻炼两小时,却一次次经不住诱惑,中断了计划。

直到37岁生日那天,斯蒂芬突然想到:如果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就没有不坚持的理由了。

一个月后,他每天做俯卧撑的次数仅增加到5,但却成功养成了锻炼的习惯。

三年后,他已能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体重也得到有效控制。

斯蒂芬将同样的方式,沿用到写作方面,规定自己每天写100字。

如今他不仅拥有同龄人羡慕的身材,更成为享誉全美的畅销书作家。

美国行为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曾指出:

习惯是行为的惯性,一件看上去很难的事,只要重复做上21天,也能初步内化为一种习惯。

正因如此,一种很有实操性的方式,就是把一个月作为习惯的培养周期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你会从最初的刻意而不自然,到刻意而自然,再到不刻意且自然,最终得到由内而外的蜕变。

用有计划性的忙碌代替盲目的沉迷,你收获的将是脱胎换骨的自由。

04

每年完成一个目标

法国作家哈伯特说:"对没有目标的帆船而言,所有风都是逆风。”

面对日益琐碎的生活,一个人心无所向,只会越忙碌、越迷茫。

相比之下,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也需要承受过程的煎熬。但每次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都能激励你不断靠近想要的生活。

房琪就曾在微博中分享,自己以前总是忍不住看手机,导致很多安排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

直到某年春节,她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今年一定要写完一本书。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每天抽出4小时写作,并在每次开始前卸载手机里的游戏和社交软件。

除此之外,她更是谢绝所有拜访,把自己关在断网的房间里,避免外界一切干扰。

一年后,房琪顺利完成写作计划,并且以同样的专注,投身生活和事业上的其他目标。

时至今日,她早已从当年那个毕业于三本院校的学生,成长为央视主持,全网粉丝过千万的作家。

一切能让生活变好的目标,总有一段冗长乏味的量变过程。

唯有延迟满足,给自己一段足够时间的积累,我们才能最终突破瓶颈,实现人生的质变。

正如刘润所说:

"当你的努力以天为单位,你会以为成功靠的是运气;以年为单位,你才能看到成功背后的竞争、趋势和机会。”

每年专注一个小目标,十年后你会感谢现在默默深耕的自己。

很喜欢一句话:"选择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选择。”

人生真正的快乐,是在追求内啡肽的过程中,体会到先苦后甜的成就和充实。

如果当下的你,正因为奋力向前而痛着、累着、哭着。

请相信,你即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