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 >

太牢是指什么?太牢和少牢有什么差别?

时间 2023-04-17 08:54:07 来源:高睿网  

太牢是指什么?太牢和少牢又有什么区别?

太牢,即古代皇帝祭祀社稷时,三牲牛、羊、豕(shǐ,猪)称为“太牢”。

在古代,祭祀用肉的规格根据等级不同而不同。最高一级叫太牢,包括牛羊猪。第二级是少牢,包括羊和猪。

其实从原始时代,人们就开始驯养家畜,把食肉的来源定位为家畜。说到家畜,马、牛、羊、鸡、狗、猪是以前经常提到的。这些动物被欧和亚的人们饲养了数千年。牛包括水牛和黄牛,羊包括山羊和绵羊。除了这些,还有驴、骆驼、兔子等等。在古代,家畜一般用于祭祀仪式。

最常见的祭品是猪、牛、羊三牲。因为古代祭祀用的动物需要在祭祀前关在牢里,所以这类牲畜就叫牢。

由于祭祀仪式和祭祀对象的不同,所用祭祀动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种类的家畜搭配不同的等级,最高级的是“太牢”,太牢是指牛、羊、猪三牲。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早期皇帝用太牢祭祀社稷,诸侯用少牢祭祀。

有牛是因为牛也是重要的家畜,因为它们可以工作(拉车耕地)并提供皮革,所以是重要的家畜。中国黄牛在古代是沿着亚欧的草原引进的,对石峁和陶寺遗址的黄牛骨进行DNA检测表明,黄牛在四千年前就开始在北方传播。

此外,还有羊,一般来说,羊分为山羊和绵羊,它们是在龙山时期从亚中部引进的。在石峁和陶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羊骨头,四羊方尊的羊头就是绵羊。

由于牛的生长期长,它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和生产资源,所以一般很少献祭或者杀牛,所有的太牢都是最高等级的。

然后还有猪,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将猪作为家畜饲养。学者们发现,在中国各地的新时代遗址中,驯养的猪在9000年前就开始存在了。

通过这些介绍,可以看见“太牢”和“少牢”都有猪,猪在祭祀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值得一提的是,有汉代王公贵族的陪葬品,有一定比例的猪陶俑和猪形玉器。《史记货殖传》还记载了:羊彘千双,比千乘之国。

以上就是关于太牢是指什么的介绍了,不过现在逢年过节大多用猪祭祖,有的只用猪头,有的是全猪,仪式结束后,猪肉将被摆上餐桌供大家享用。

标签: 太牢是指什么 太牢和少牢又有什么区别 少牢和太牢的区别是什么 太牢和少牢有什么不同 太牢和少牢有什么差别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