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这两年,我每周都会坐地铁穿越郑州市区,单程约一个小时,由于是周末,早上过早、晚上过晚,地铁上空座位很多,一开始就只刷手机,后来就感到很空虚,试着带本书在地铁上读。如今已然成为习惯,每次出门坐地铁前,都要在书架上仔细打量一番:带什么书好呢?简单梳理了一下,地铁上读的书以小说居多,就是让人看了不会太过惊讶的那一类书。怎么讲呢?地铁毕竟是公开场合,一举一动都在他人视野之中,郑州的文化氛围,相较于北京、上海,恐怕还是要差一些的。就我眼力所及,郑州地铁上读书的并不多,就是作秀装装样子的也不多见。既然在地铁上读书都是另类,就不要在读什么书上再有另类之举了。总不能抱着《资治通鉴》进地铁吧。或许是因为这种考虑,我把平常在家并不常读的小说带到了地铁上。也许在我的内心,在家占用时间读小说,着实有点浪费时间了,带到地铁上,既不让时间毫无用处,也能让其他人看到后不觉得“带样儿”“显摆”。但凡认识几个字的,有谁不读几本小说呢?在地铁上,我读了几本日本小说。先前并不怎么喜欢日本文学,但自从读了井上靖先生的《天平之甍》,大为感慨,还有人把文字写得如此干净、简练、典雅。于是就买了井上靖先生的其他书,比如《敦煌》《楼兰》和《孔子》。郑州特大暴雨过去快两年了,至今仍然记得,灾害发生前的两个周末,我都往返在那条地铁线路上。7月10日的周末,读的是《楼兰》,其中有一篇名为《幽鬼》的文章,给我印象最深。文章很短,只有十页,但氛围写得非常诡异。即将完成“天下布武”宏愿的织田信长,满是不甘与遗憾地死在了本能寺。但背叛别人的人,自己也终将免不了被人背叛的命运。明智光秀的下场,并不比他的主君信长好多少。一向本分的光秀,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一开始就不被看好的本能寺之变呢?是自己难以控制的野心,驱使他妄图在统一曙光到来时,敢于去窃取别人的果实?还是对于局势的分析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受到了更大野心家的蛊惑?真是个历史之谜。对此,井上靖先生的这个短篇,并没有正面回答。炎炎夏日,读来后背发凉,冒出一身冷汗。我就想,夏日读史、冬日温经的古训,其道理或许就在于,充满杀戮的历史,总是让人感到阴森恐怖的,所以适合夏天阅读,可以达到心底哇凉的效果。而在古代,儒家经典总能让人奋进有为给人温暖的,所以适合寒冷的冬季。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7月17日的周末,读的是崛辰雄的《起风了菜穗子》。很多人对作者和这本书都不了解。作者是芥川龙之介的高足,我喜欢芥川,先前买了他的全集,特别喜欢他的短篇小说。比如《竹林中》,那篇和《罗生门》交缠在一起的小说。宫崎骏的经典作品《起风了》就取材于崛辰雄这两篇唯美小说。主人公身患重病却向往爱情,身体羸弱却意志坚强,承受痛苦却甘之若饴。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阅读这本书,我喜欢上了一句话:“风骤起,人生不言弃。”这是诗化的语言,唯美的经典。我读政治历史类比较严肃的书,喜欢画来画去,做标记,写批语,很随性。但对诗词、散文,这些唯美的文字,只愿去欣赏,不敢去破坏这氛围。可以说,当时的那个周末,地铁阅读是非常愉悦的,但谁曾想三天后就发生了那样的灾难。
后来的地铁阅读范围就越来越宽了,比如三岛由纪夫的《忧国》,新编历史小丛书系列,还有唐德刚的书。八九岁的多多也学我的样子,只要是外出,尤其是坐地铁,也喜欢随手带本书,我们俩人各看各的,互不干扰。我喜欢这样一种氛围。地铁上读书真是有趣极了。文/李子聿 80后,皖北人,西政人,某省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著有《驿路心灯——金水河畔谈历史人物》一书。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