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为河南发声# 古代河阳县治就在今孟津区河阳街道办事处冶戍村、里仁村一带。 河阳县为古地名,历史上后称孟州。 河阳县位于今洛阳市黄河北岸。为今孟州未东迁时的前身。称为下孟州,今孟州市古代称为上孟州。 古代河阳县在今孟州西35里。 河阳县,西汉置,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孟州西三十五里冶戍镇。新莽改河亭,东汉复置。西晋末废。北魏孝昌中复置,北齐废。 东魏元象年间在河阳的黄河中筑中潬城,在黄河南岸筑南城,加北中府城,称“河阳三城”,为京都洛阳戍守要地。北齐废县为河阳关,有驻军防守。隋开皇初(公元581年),置河阳宫于河阳城内。乾元以后,常置重兵于河阳三城。 建中二年 (781) 置河阳三城节度使,又称怀卫节度使,治河阳县 。领怀、卫二州及河南府河阳、河清、济源、温、汜水五县。 后其治所移到怀州即现在的沁阳,并不是现在的孟州。河阳军节度使辖有河阳三城和五县及怀、卫二州,相当于今天河南省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浚县以西的广大地域,是一个地域很广的“大河阳”。 元和九年 (814) 增领汝州,并移治汝州 (今河南汝州市)。十三年 (818) 汝州改属东畿都防御使,罢河阳节度使。 会昌三年 (843)复置河阳节度,并于河阳置孟州,为河阳节度治所。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将河阳升为孟州,隶河北道。 五代孟州还属河北道。金世宗大定年间,河阳城被黄河洪流冲毁,州治向东迁徙,称上孟州。后古城修复,复徙州治于故城,称下孟州。下孟州就是吉利古河阳县,上孟州就是今孟州市。 河阳三城。古代河阳县(孟州)和河阴县(今孟津)、河清县(今孟津)有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河阳三城,有南城、中潬城、北中城, 横跨黄河两岸。 河南南城。嘉庆版《孟津县志》:“河南南城,北魏置河阳三城,一为北城,在河北岸;一为中潬城,在夹滩中;一为南城,在县西牛庄堡。周围四里余,北面圯于河,南址尚有。北齐神武使潘岳镇北城,高永乐守南城,以拒西魏者。唐李光弼移军河阳,使李抱玉守南城。将陷,绐以’粮尽当降’。贼众大喜,敛兵以俟。抱玉因得缮完设备,即请战。贼怒其欺也,急攻之。抱玉更出奇兵,表里夹击,俘斩甚重。贼帅周挚引却,因不得西。论功第一,封栾城县公。按,《旧志》作’占城’。’ 南城当在今牛庄村于村附近 。 中潬城。嘉庆版《孟津县志》:“中潬城四面环河,即今县西十五里的雷家滩也。《地理通释》曰:河阳县有三城,其中潬城东魏所筑。北齐武平六年,都督傅伏自永桥夜入中潬,周人围之不下。又,唐李光弼自将治中潬,树壁掘堑以备史思明。会贼将周挚攻中潬,光弼遣荔非、元礼逆战于羊马(城),贼大溃。自魏以迄唐宋,以河阳为陕洛咽喉,置三城节度使镇之。金李汾诗云:’烟波苍苍孟津戍,旌旗历历河阳城。’”按引文可知,中潬城在今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北铁谢渡口对应的河中夹心滩。 河阳北城即河阳三城中北中城。北魏太和十二年(496年)筑,在今河南孟县西南黄河北岸野戍村附近,有二城。金大定中为河水所毁。即河阳三城中北中城。三城当洛阳北面要津,黄河二派流贯其间,系以河桥,自北朝历隋、唐至五代,常为军事重镇。后设河阳三城使、河阳节度使。河阳节度使管辖三城五县。 元朝初年(公元1271年,又移州治于上孟州。明代改州为县,废河阳,始名孟县,属怀庆府。清代时,仍然属于怀庆府孟县。 也就是说公元 1271年以前的古代河阳在唐代时升为孟州 ,州治下设河阳县。1271年以后,迁移到上孟州(今孟州市),到明代改州为县,废除河阳之名称,改为孟县。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