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作为沟通工具,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基础,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的往来,都首先要做到语言互通。十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不断推进,中文教育在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变得更加普及。同时,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小语种在中国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
这是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所匈中双语学校。周一上午的一节中文课,学生们正在学习一些职场常用的中文,每个人都听得聚精会神。这所学校也是纳入匈牙利国民教育体系的公立学校,在这里汉语是必修课。
在匈牙利,中文已经成为高考外语科目之一。中匈两国交往不断加深,让匈牙利的“中文热”一再升温。
而在中国,因为“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学习相关国家的语言。张泽鑫是一名大二学生,1年前,他以高分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进入了祖鲁语专业学习。祖鲁语是南非的官方语言之一,目前,中国仅有北外开设了这一专业,2018年才开始招生。
学习这样的小语种能干什么?对张泽鑫和他的同班同学来说,这个问题早就已经有了答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量多、语种多,想要和对方成为伙伴,懂对方的语言是一个最快的途径。
202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邀请北外祖鲁语专业的师生前往使馆做客。他当时的一段话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学好这门语言的决心。
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也是在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比如,同样一句打招呼,中文可以说“你吃了吗?”祖鲁语则会说“我看见你”,英语更多时候就是“你怎么样?”“天气怎么样?”语言所反映的,正是这个国家人民的一种性格、一种处事方式。
针对很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国内知名度不高、相关资料较少的现状,2021年起,由国内外120位专家学者参与撰著的《“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开始陆续面世。《“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选择了72个具有代表性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一国一册”的形式,深入展示对象国的文化现象和独特风貌。编者希望,能增加更多人对这些国家的了解,也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学习相关国家的语言,今后能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的一份子。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