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看新疆之沿着河湖看新疆】
(相关资料图)
光明日报记者闫槿李慧
虽已入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依然酷暑难耐,白天最高气温仍维持在40摄氏度以上。而在吐鲁番市高昌区原种场,一条9公里长的坎儿井蜿蜒穿过街道,为周边百姓带来清澈的水和丝丝清凉。
农民玉山·阿布拉的家就在坎儿井的明渠旁,尽管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但他还是喜欢从明渠取水煮茶做饭。不远处,玉山·阿布拉的200亩葡萄地,也在炎炎烈日中畅快地“喝”着坎儿井水。
“我是喝着坎儿井水长大的,村里早通了自来水,但我还是觉得坎儿井的水更甜。”54岁的玉山·阿布拉对这条坎儿井无比珍视。
在吐鲁番人眼中,坎儿井就是当地的“母亲河”,为这片绿洲带来生命之水。
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耕地面积扩大、机电井大量使用等,吐鲁番地下水位快速下降,不少坎儿井年久失修、淤泥堵塞,坎儿井数量急剧萎缩。
2009年12月以来,吐鲁番市相继实施第一期至第七期坎儿井保护利用工程,对坎儿井进行维修加固,大大提升了坎儿井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让古老的坎儿井焕发新生机。
“随着吐鲁番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逐渐回升,很多坎儿井恢复了水流。目前,吐鲁番境内坎儿井储水量为1亿立方米左右,依然在农业灌溉、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新疆坎儿井研究会秘书长吾普尔·努尔丁说。
千百年来,吐鲁番人对水的敬爱从未改变。从坎儿井到大型水利工程,治水人超凡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世代传承。
在高昌区的大河沿水库,高昌区农村饮水安全服务中心主任、大河沿水库负责人依沙克·胡吉讲述了大河沿水库在防洪和保障居民用水方面立下的汗马功劳。
大河沿水库建成前,每逢汛期,洪水会携带着大量的泥沙袭来,给下游各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威胁。2016年大河沿水库建成之后,大河沿河流域的防洪能力从原来的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同时,大河沿河下游灌区的灌溉保障率从75%提高到90%。有了大河沿水库,汛期的洪水得以妥善储存,并在春旱时期更加合理地为下游各地分配使用,这给吐鲁番的节水灌溉提供了保障。
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这里年均降水量仅为16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勤劳智慧的吐鲁番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无数绿色奇迹。
发源于天山山脉的白杨河,承担着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六到七成的农业灌溉用水,是当地的母亲河。
站在托克逊县的白杨河畔,记者眼前展开的是一幅人、水、鸟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河岸两边绿植葱茏,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群群候鸟振翅翱翔,灵动美丽的身影为这片水域增添了诗情画意。
站在白杨河托克逊段示范河湖建设工程的防洪堤上,托克逊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永利向记者讲述着白杨河托克逊段的今昔之变。
1996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来袭,致使2.8万群众受灾。从那时起,整治白杨河成了托克逊全县人民共同的愿望。
2007年,白杨河整治工程开工。工程完工后,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洪灾风险显著降低。“近年来,白杨河两岸的防洪堤不断延伸和加固,白杨河上下游居民区的防洪堤都已修建完成。”高永利介绍。
如今,白杨河两岸绿树成荫,已成为群众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随着周边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白杨河的水环境质量日益提升。2023年上半年,白杨河在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居全国第9位。
“白杨河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如今,白杨河沿岸已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绿色走廊。”托克逊县居民马俊财告诉记者。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07日03版)
标签: 新疆吐鲁番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