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地产董事长吴仕岩先生退休了。总觉得该写几句,却又不知如何下笔。老实说,周一(11月23日)那天早上,突然看到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告别中国铁建》的感言,还是感觉挺意外的。立马给他发了一条微信:哎,你看起来还这么年轻,房地产正处于关键转折点,还应该干几年的。他回了三个“破涕而笑”的符号。
顿时,我理解了他的意思。是啊,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干了43年,突然要离开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恰如他在感言中所说,“人生六十,到了告别工作了四十三年的单位时刻,如果说我的心情仍然平静如水,那一定是个假话。此时此刻,表面冷静的我,内心深处翻滚的却是难言的波澜”。
六十退休,干43年,也就是说,年仅17岁,他就进入铁建了。当然,那个时候还是铁道兵。当年,多少铁道兵战士,十多岁就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扎根群山万壑之间,用稚嫩的双手,挖通一条条隧道,铺就一条条轨道,扛起一座座桥梁。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吴先生所在的铁道兵11师也改为铁道部第16工程局。1999年12月,又改称中铁第16工程局。43年这个数字也注定,吴先生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只能交给一个单位。43年的坚守,如同战士在风雪中站岗岿然不动,如同铁建自己研发生产的大国重器、钢铁蚯蚓——盾构机,与大山融在一起,谦卑的生命,让祖国欢畅的血脉,抵达广袤大地的每个角落。我想,这大约就是铁道兵精神吧。在吴先生的身上,就有这么一股子铁道兵的精气神。
正是凭着这种韧劲儿,从参与者到掌舵者,吴先生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给中国铁建创造了一个千亿房企。去年,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销售金额破千亿元,业务遍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城市群。
十三年前,中国铁建做出一项决策,成立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使命就是要打造成铁建新的经济增长点。地产集团没有辜负这一初衷。去年,在中国铁建34家子公司利润排行榜中,房地产集团名列第一,占集团利润近2成。
吴先生喜欢说一句话,“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我想,成绩远远不是千亿一个数字所能概括的。数字的背后,是科学的城市投资布局,体系完备的产品线和一批房地产专业人才。在这过程中,吴先生无疑承担了一个拓荒者、引领者的角色。这和他过去在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公司当总经理干工程,从两间办公室、六张办公桌的艰苦环境中创业,发展到年承揽任务5亿多元,从一个造价7万元的下水道改造工程起步,发展到承建国门工程首都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改造工程,经历何其神似!有的人,生来就是要负责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打硬仗!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吧。
提到工程,就不能不说一句,房地产集团成立伊始,全部人马都来自施工企业。去年,吴先生获得了“中国房地产功勋人物”奖。颁奖词说,他带领一支由施工企业转型而来的地产新军,洗干净泥腿上岸,边干边学,使中国铁建地产集团在央企地产中脱颖而出。业内人士都明白,建筑施工和房地产开发,中间隔了几重山。事非经过不知难。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
与吴先生认识和结缘,也源于工程。大约10年前吧,具体哪一年我都忘记了,铁建开发的一个楼盘的业主向我当年供职的报社投诉项目问题。报道出来之后,吴先生非常重视,亲自与报社记者沟通、解释。整个过程,不但没有任何责备与不满,还多次向记者表达谢意,说报得好,是我们改进工作、提高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契机。不久以后,业主的诉求得到圆满解决。自此,便认识了吴先生,觉得这个央企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和别的一些董事长不大一样,并逐渐和他熟识起来,常常和他交流一些对房地产行业的看法。几年前,看到铁建房地产自费为过了维保期的楼盘进行工程改造、品质提升的新闻,简直不敢相信,就问他,说你这个做法在行业内可是十分少见的哦,他笑笑,“赔的是利润,赢的是品牌嘛”。
干了十多年的房地产,吴先生对房地产市场常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子承父志,他亦有健笔一支。忙碌工作之余,他喜欢学习,写写文章。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朴实文辞间,每有真知灼见。2010年,他在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发表文章《我国城市商品住宅的价格走势与成因》,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诸多判断,今天来看,亦颇有前瞻性。几年前,他就说,越往后房地产企业就越要聚焦中高端定位的产品,做好产品品质升级;房地产企业要瞄准发达地区,抢抓优质土地;城市分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房地产企业要深耕已经进入的城市,更要做好新进城市的研究筛选,选对城市,是支撑房地产企业穿越市场周期、抵御市场风险的第一道护城河。这些观点,今天来看,都有一定的预见性,也很好地指导了铁建房地产集团的业务开拓。
无情未必真豪杰。铮铮汉子,也有侠骨柔情。17年前,女儿高考前50天,吴先生忙碌之余给女儿写了一封信。他勉励女儿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要一个精神衰弱的大学生女儿,还不如要一个健康活泼充满朝气的劳动者女儿。是否考上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大考,悟出人生真谛,看到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的方法,使自己健康地走完人生旅程。”字里行间,流淌的是舐犊情深;真知灼见,对今天的家长和学子,亦颇有教益。去年,他写了一篇文章《父亲的暮年》。垂暮之年的父亲来到北京,与儿子同城而居,然而,当董事长的儿子工作实在太忙,无暇更多照顾。他写道,“其实,他仍然是一个人住在西六环外的城边。尽管如此,他还是愿意留下,或许他只是想找一个与儿同城而寓的感觉。”父亲病重,躺在病榻上依靠鼻饲维持着生命。他感叹道,“儿子白天奔生计,晚上赶场,经常还要离京公差,偶有时光还需安排妻儿团聚,探视父亲也只是匆匆过客。尽管如此,每次父子偶聚,老父喜出往外,数月翘盼,只求一刻,满足矣…… ”父子情深,溢于言表,亦见作为一家央企大型房地产企业的掌门人,之因公废私,之身不由己,之不易,之憾!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生一世,亦大约不过如此罢。但既然来过,总会留下一些印记。能像吴先生这样,亲手带大一家企业,并与她有一生的约定;在全国数十座城市留下天际线,托举起近百万个家庭的笑脸;侠骨柔情,明辨笃行;好读书,善属文,人生幸福,不过如此,亦可以无悔矣。(杨昱)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