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铜镜是照面修容之工具 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

时间 2020-12-02 11: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在中国古代社会,铜镜是常见的日用器具,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目前考古发现中国古代铜镜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一直延续使用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日举办的“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从数以千计馆藏铜镜及相关文物中精选出260余件(套)展品,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贸易流通、铭文装饰、功用价值等,反映了中国古代铜冶铸技术的非凡成就和古人的审美意趣、民俗信仰。

走进展厅,首先看到墙上呈现了一幅古代美人揽镜自照的画面。展览的第一单元“鉴于止水”,讲述了“镜”与“鉴”的历史渊源。从齐家文化的重轮星芒纹铜镜、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弦纹铜镜、战国时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到汉代的四神羽人瑞兽纹铜镜、唐代的瑞兽葡萄纹铜镜、清代的婴戏纹铜镜等,各个时代铜镜的代表作品尽在眼前。除了常见的圆形铜镜外,还有方形镜、菱式镜、葵式镜、钟形镜等,多样的造型体现了古人的匠心巧思。铜镜的大小不一,既有小巧便携、带有手柄的“巴掌镜”,也有大如脸盆、纹饰华丽的镜中重器。“这种阔大厚重的铜镜价值不菲,是古代富贵人家才拥有的奢侈品。”“镜里千秋”展的展览助理赵玉亮对记者说。

西汉“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是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这面铜镜出土于湖南长沙伍家岭,镜背鎏金,饰有博局T形纹、羽人、玄武、朱雀、瑞兽等丰富的纹样。镜缘铸有一圈铭文,共52个字,其中有“中国大宁”等吉祥语,表达了希望国家安宁、子孙昌盛的美好愿望。

铜镜是照面修容之工具,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古代工匠们创造出透雕镜、彩绘镜、螺钿镜、平脱镜等特种工艺镜,提高了铜镜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展厅里,一面唐代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欣赏。此镜镜背镶嵌螺钿片,刻画了人物、树木、鸟鹊等。镜钮上方一株花树,树两侧各有一只振翅翘尾的鹦鹉。钮左侧端坐一人,手弹琵琶;右侧坐一人,手持酒盅,面前一鼎一壶,背后立一双手捧盒的侍女。钮下有仙鹤、水池,池内和池边有嬉戏的鹦鹉。此镜雕刻极为精细,人物和鸟鹊栩栩如生,虽历经千年沧桑,依然令人为其艺术魅力折服。

铜镜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赵玉亮介绍,随着公元前2世纪张骞凿空西域,大量的汉朝物产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亚、西亚等地区,其中包括铜镜这类日用品。三国两晋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佛像开始与神仙图像共同出现在铜镜装饰中。以吴国工匠为代表的中国工匠东渡日本后,将当时流行的画像镜与神兽镜结合,制作出具有神兽镜特征的“仿制镜”。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包容并蓄的开放时代。一方面,外来文化汇入中华文明中,瑞兽葡萄纹铜镜就是吸收异域文化元素的典型物证。另一方面,遣唐使、商人等将唐朝的文明成果带到各地,精美的铜镜成为当地重要的收藏,丰富了世界文化面貌。在“清光宜远”单元,观众可以通过汉代“长宜子孙”连弧纹铜镜、三国变形四叶佛像对凤纹铜镜、“嘉兴元年”神兽铜镜、唐景龙三年瑞兽葡萄纹铜镜等展品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多彩。

此次展览运用动画、多媒体互动等手段丰富展陈形式,增强互动体验。在展厅里的触摸一体机上,可以360度欣赏“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等重点展品,清晰地看到铜镜上纹饰、铭文的细节。通过体验拼图互动游戏,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古代铜镜的结构。

标签: 铜镜 古人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