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 >

清华大学团队创新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成像机理

时间 2021-05-17 14:21:47 来源:科技日报  

5月11日,记者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了解到,由清华大学工物系马天予副教授、刘亚强研究员以及该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何作祥教授等组成的医工结合团队,创新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的成像机理,有望大幅提升SPECT技术的分辨率和探测效率。该研究成果日发表在《IEEE医学成像汇刊》上。

SPECT是核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病人体内发射的γ射线进行成像,广泛应用于肿瘤骨骼转移、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疾病、内分泌相关等重大疾病诊断,及放射核素治疗药物的精准剂量评估。如骨显像对各种骨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有重要价值,可早期发现恶肿瘤患者骨转移病灶。

传统SPECT技术的空间分辨率和探测效率是相互制约、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因此严重制约了其影像学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范围。其中,由铅、钨等重金属制成的机械吸收式准直器既是SPECT成像必不可少的成像部件,也因其吸收了99.9%以上的光子,使得分辨率和探测效率能互相制约,导致SPECT能落后,为此,何作祥创新地提出了“去掉铅准直器”的SPECT成像设想。

清华大学医工结合团队联合研究,将探测器在三维空间中分离排列形成稀疏阵列,既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准直效果,又避免了光子损失,达到高探测效率,从根本上避免了机械吸收准直造成的空间分辨率和探测效率间的相互制约。照比临床SPECT的分辨率为1 cm,探测效率为0.01%的现况,研究团队针对人脑成像和小动物成像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自准直人脑SPECT能够达到0.5mm分辨率和3.88%探测效率;自准直小动物SPECT能够达到0.05mm分辨率和1.25%探测效率。原型成像装置实验结果为:对边缘间距<0.1mm(直径=中心距=0.3mm)的点源阵列,在总活度0.32mCi,成像时间≥15分钟条件下能够清晰分辨。

据悉,清华大学工物系马天予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刘亚强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科技大学魏清阳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的姚如涛(Rutao Yao)教授对研究方案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及“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通讯员于悦超 韩冬野 实记者于紫月)

标签: 清华大学 SPECT 分辨率 探测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