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出库、按照时刻表正线运营、到站精准停车、自动开闭车门、自动回库、自动洗车、自动休眠……2019年底,北京地铁燕房线实现最高等级全自动运行,列车全过程无须人工操作。这是国内首条真正的无人驾驶地铁,也是无人驾驶系统应用于实际交通线路的一个重要进展。
那么,无人驾驶车应用还有哪些?脱离司机实现无人驾驶,还需要什么条件?在日前举行的2021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自动化及人工智能领域)上,多位专家表示,地铁、高铁、汽车都在对无人驾驶系统进行深入测试,除了要建成符合条件的公共交通道路,更重要的是保障乘客安全。
无人驾驶首要是安全
记者了解到,除了北京燕房线,国内还建有其他“无人驾驶”线路。比如2008年北京开通的机场快轨;2010年开通的广州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全长约4公里;还有一条是上海的轨交10号线。但据中国中车的专业人士介绍,这几条线路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地铁,司机仍然要在车内操作。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孙绪彬说,不管是有人驾驶还是无人驾驶系统,地铁设计首先要保证安全。“如遇突发状况,我们会采用应急方案把列车驶出区间;如果在车站出现车门夹住乘客的情况,那么站台工作人员可以按下紧急停车按纽,以保证乘客安全。”
那么,无人驾驶列车如何识别突发事件呢?孙绪彬说,地铁里有ATP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如果检测到系统故障或者前方有障碍物,列车会主动停车,把故障排除以后才会继续运行。“不要担心没有司机”,他强调,从调度、车站到国家交通指挥中心,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安全这件事,大家可以放心乘坐。
在孙绪彬看来,相较于高铁,地铁无人驾驶系统更加成熟。“奥运专线京张高铁采用有人值守的无人驾驶系统,司机主要负责应急事件的处置,未来技术验证成熟后,高铁也可能有一天没有值守司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吕宜生认为,城市道路的驾驶环境更开放,没有固定场景。而高铁和地铁的运行路线都是在轨道上,无人驾驶更容易早落地。
无人驾驶落地需满足条件
在孙绪彬看来,对于地铁这种轨道交通,有条件的线路会尽可能采用无人驾驶技术。这样一来有很多好处,一是列车间隔调整更方便,不用安排司乘人员去满足运营的需求;二是有助降低成本。
当然,也不是所有线路都能采用无人驾驶系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客流量不能太大,以保障乘客安全。”孙绪彬说,北京燕房线地铁已经上线无人驾驶列车,相对市区客流小、运行间隔较大,列车可根据客流情况自动调整。燕房线示范验成熟后,未来将在更多线路实施无人驾驶系统。
如果一些线路不满足无人驾驶条件,还需要配备司机。孙绪彬解释,现在大部分列车都有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司机只负责开门和关门,或者特殊情况下完成应急处理,做到人机配合。
关于无人驾驶汽车,记者了解到,国内创办最早、持续时间最久、最权威的无人驾驶赛事——“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至今已举办十几届,极大推动了中国的无人驾驶车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无人驾驶智能车逐步从简单封闭道路走进真实、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作为该项赛事的重要组织者,吕宜生也见证了无人车技术不断智能化的过程。
“在比赛场景下很多无人车的表现都很好,但是如果一旦进入实际场景,可能有问题。”吕宜生表示,让比赛车真正上路,还面临很多挑战,第一个是感知层面,无人车对主路的感知和理解还需更精确,虽然现在有很多感知手段和设备,有不同的技术路线,但精度上还要进一步提高;第二个是在应急场景下,怎么去规划、决策,还面临包括伦理等一些问题。
“开放环境还不具备,现在的城市道路交通离无人车真正落地还有一些距离。”吕宜生表示,无人车要想上路,必须先要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无人车的相关轨道,允许无人车上路。
实际上,无人驾驶车的应用范畴是多领域的。据吕宜生介绍,提到无人驾驶,目前主要指无人小车,即普通人可以接触到的无人驾驶。实际上,无人驾驶还有其他应用场景,如无人矿车目前有一些项目在落地。”
无人矿车能够应用缘于两个方面:一是矿山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二是人力成本很高,年轻人不愿意去从事恶劣环境下的工作。在吕宜生看来,无人矿车较有人矿车更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不会危及人员生命,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24小时行驶作业。(科技日报记者 朱丽)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