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软件拍一拍,眨眼的功夫,软件使用OCR技术便将学生的手写作业转换成文本,召唤出AI作文点评助手。这是华东师大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利用中文教学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教育是未来十年人工智能最重要最具前景的应用场景之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可能引起教育的根本性变革。”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在近日举行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论坛上表示。
随着智能技术的加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教育整体变革的内生变量和重要动力。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杜玉波在论坛上介绍,当前我国基本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79.37%上升到100%,98.3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数量突破1亿。
特别去年疫情期间,我国高校开展世界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开出1719万门次在线课程,参与大学生达35亿人次,免费提供2000余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推出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不停教。
数字基座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节点
评价上的知易行难、内容上的学非所用、体系上的工厂式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进入信息社会数字时代,学校教育体系依然还停留在工业社会,是造成教育“内卷”和教育焦虑的根本原因。”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在论坛上指出,正确的方向应该让教育体系顺应数字革命需求进行一场新的变革。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上从培养大规模、标准化、同质化的剩余劳动者创造者,变革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从体系和模式上,原来工厂式的学校体系要走向未来个性化的终身学习体系;内容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备用式学习因为技术的支撑,可以做到因人而异的运用知识能力建构。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一个技术的推动,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个必然的选择。”李永智说道。
记者了解到,上海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出诸多探索。李永智介绍,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以5G新基建为基础,以校级的数字基座为节点或者关键点,围绕着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通过数字素养提升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资源建设,促进教学管评考研究服务资源活动和家校互动场景落地。
李永智指出,校级数字基座是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节点。校级数字基座为所有的教学、教育应用,提供数据服务、认证服务、基础功能服务、开发环境服务和开发工具,来推动更多的教师和教育专家参与到教育教学教育应用开发当中。相当于为每一个学校建立一个操作系统,通过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打通、应用的打通和应用在各校间的互用。
智能教育迎接个性化教育时代
与工业、金融、通讯、医疗等领域相比,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仍相对滞后,更重要的是它与其他各行各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有着本质不同。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在论坛上直言,“其他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基本都是面向市场或者产品的,教育的核心和对象都是人。”
此次论坛上,上海市教委与华东师大签约共建的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最新科研成果《全球智能教育发展报告(2021)》发布。《全球智能教育发展报告(2021)》认为,当前智能教育存在几种“不分轻重”的现象。比如重技术应用、轻人的发展;重技术功能,轻教育规律;重已有条件,轻未来想象。
基于此,研究院率先提出“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这一理念,即要以人为中心,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的发展为目的,不断创设和开辟新的教育形态、教育场景,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智能教育的不可替代性。让技术为育人服务,以解决问题和实际需要为导向,以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为引导,实现从“人工智能+教育”向“教育+人工智能”的转变,实现对教育的革命性重塑。
研究院还提出利用智能教育解决现有教育实际需求的努力方向:通过完善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抑制数字鸿沟所引发的马太效应,普遍提高信息化能力,提升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赋予最广大学生的利益;因材施教,借助于人工智能的力量实现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特别是要大力研发智适应学习技术,运用小数据发展独特性。
此外,研究院提出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研发基于体感、手势和语音等技术的智能交互工具,工具应当遵循直观、便捷、灵活、舒适的原则;运用人工智能的跨模态感知技术,充分理解教育环境中个体的情况,观察个体在环境中的教育需求、情绪变化、交流期望等,并自动评估个体的能力变化,结合快乐情绪引导,创造性和批判性引导模型向其推荐更有效的学习内容或者更佳的学习模式。(侯树文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