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剧《乔家的儿女》在江苏卫视播出一周,豆瓣开分就达到了8.7的高分。在《扫黑风暴》《理想之城》多部大剧同档期竞争之下,这部由正午阳光制作出品的国剧依然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在该剧编剧兼原著小说作者未夕看来,这次的创作印证了她最初的理念,“平凡的日子最值得汲取,普通的生活最容易引起共鸣。”
编剧也是原作者,改编不怕大刀阔斧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的编剧未夕正是同名小说的作者。《乔家的儿女》小说出版于2012年,直到2018年才等到最合适的影视化团队——正午阳光。正午阳光的IP翻拍成功率极高,从《伪装者》《琅琊榜》到《都挺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多部爆款口碑剧都证明了这个团队的可靠。文学与影像是两种表达方式,如何在小说情节与影视合理化之间进行平衡,对编剧来说是最大的考验。
“《乔家的儿女》是我自己的作品,改编难点其实不是特别明显。我的观点是,小说是小说,剧本是剧本,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未夕的改编理念是,首先故事主旨不能变,体现家庭团结的力量,展现时代环境下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抓住了主旨,情节是可以变动的,但人物的命运不能扭曲,我觉得可以大刀阔斧地对原著内容进行改编,突出戏剧的冲突和细节。”
小说《乔家的儿女》以时间为线索,将三十年社会发展变迁作为背景,乔家五个孩子的人生故事相互穿插,带给读者平常、琐碎而真实的感受。未夕说,剧本如果也循着小说的脉络去写,“生活流”就会变成“流水账”,“这是一部群像戏,必须注重人物之间的戏剧联系,最怕把人物给写散。”
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电视剧比小说更温暖
经过细致的剧本讨论之后,未夕和导演张开宙确认了修改方向:“打破原先的时间线,在一个大的框架里虚化年代,把很多人物和事件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强烈的戏剧冲突及人物关联。”以“二强挨打、一丁上门”这一情节为例,小说里是一前一后发生的事,“我把这两件事融在一块,写的是一丁上门那天正好二强被打,这样就把很多人物都串联在一起了。”
小说中人物都活在泥潭里,想要挣扎着出来,却越陷越深。未夕说,剧本在整体基调上也做了调整,“观众会看到温暖多过阴郁,这是我们整个时代所需要的一种力量。”以小一成举报父亲赌博挨打之后的情节为例,书里写他跑到一个废弃的工地躲进了水泥管里,“一成害怕的时候想躲进妈妈的怀抱,但他没有妈妈了,这根水泥管其实是母体的象征。后来,还是小婴儿的七七爬进水泥管,完成了兄弟之间第一次灵魂对视,也映照着之后救赎他的还是七七。”
解读笔下的人物时,未夕认为《乔家的儿女》这出戏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在她看来,剧中的核心人物乔一成不是“圣人”,而是复杂的人。“观众说他很会怼人,甚至有些阴阳怪气,这是我创作这个人物的特色”。未夕说,当初写这个人物时并没有把他往“长兄如父”的主题上去写,“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普通人,生在一个糟糕原生家庭里的普通人。他既讨厌自己的原生家庭,竭力想摆脱,但又在抱怨中,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奉献着。直到最后,他才明白这个家庭才是他真正的归属和依赖。”而在乔一成的身上,未夕也寄托了她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理解,“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困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泥潭,为了一点点向上的光,我们都要不断努力。”
至于观众们又爱又恨的“渣爹”乔祖望,未夕说,演员刘钧用传神的表演呈现了一个特别贴近现实的人物,“你会看到,他有些时候流露出的‘父性’,比如对三丽的愧疚,送走四美时脸上的悲伤,一成考上大学时的欣慰感,这些都是也是真实的。我不是为了洗白他,这个人物就应该是立体的。”
(原标题:《乔家的儿女》编剧未夕同步追剧,她说最动人的还是生活本身)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夏至
流程编辑:u025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