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新时代战争电影的重大突破
“《长津湖》把抗美援朝题材的战争片创作,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点。”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文化传播系军旅影视制作教研室主任詹庆生这样告诉记者,他做了一个统计,从1956年《上甘岭》上映,一直到2019年这63年中,中国的抗美援朝题材战争片,一共只有21部。但从2020年到今年的8月份,算上网络电影等所有立项的电影在内,抗美援朝战争片就已经达到了12部,“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一年半多一点的时间,我们累计起来的作品,已经相当于此前63年作品总量的一半多。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战争已成为了中国战争片创作的‘孵化器’,未来抗美援朝题材战争片的创作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
在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智锋看来,“《长津湖》是新时代中国战争电影中又一部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力作,也是在题材、类型、创作模式各个方面都取得重要突破的一部力作。”他告诉记者,《长津湖》以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第一次呈现了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全景,第一次以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大导演联袂创作一部电影,也是第一次集结了上万人的制作团队来参与的一部大制作。“这都是具有突破意义的、具有史诗意义的,给人留下了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印象。”
“《长津湖》在创作上具有重大的突破。”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告诉记者,《长津湖》把一个宏大的叙事变成一个非常电影化的讲述,影片采用了普通人的视角,用吴京饰演的伍千里和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和一个战斗连队的视角,去展现一个宏大的战役。“过去我们大部分战争题材作品,或者是以高举高打的宏观战役为主,或者完全是微观地写一个局部的个人或英雄故事,但《长津湖》不但做到了从一个小的视角到多人视角的转换,还表现了整个战役战略的全局,非常具有突破意义。”
经验1
历史还原和艺术创作完美结合
“《长津湖》是历史还原和艺术创造、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是史与诗相结合的史诗性作品。”在詹庆生看来,在还原历史、还原军史这方面,《长津湖》实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片一次非常重要的突破。“它首次采用了全景式的、文献式的、正史化的叙事方式,这种方式在以前的抗美援朝战争片中从来没有过”。影片采用了高层、连队、美军三条叙事线并行的结构,展现了从作战战略决策一直到长津湖战役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战争全过程。影片中好多台词,比如毛主席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等,都有文献的出处,包括影片中对长津湖战役的作战部署、战斗的实施,都严格参考了军事的文献。
詹庆生还注意到,影片里还前所未有地使用了一条美军的叙事线,“其中有一幕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东京,与西线和东线的指挥部以及正坐在直升机上的美军陆战第一师师长史密斯之间,有一个四方电话会议,这些其实都是有出处的。”这种全景式的叙事,尝试以一种客观的、理性的方式来再现历史,揭示出了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内在必然性,也展现了作为胜利方的叙事者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
《长津湖》真实展现了这场战役的惨烈和残酷,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影片里呈现的铁道列车被炸、乱石滩上志愿军战士假装尸体躲避敌机轰炸、雷公壮烈牺牲、战斗英雄杨根思抱紧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冰雕连”的悲壮等,都非常让人震撼。“我们看到胡军饰演的雷爹最后牺牲的时候,他也喊疼,弥留之际说,‘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这个影片展现的不仅仅是英雄的英雄性,还写出了动人的人性和人情”,詹庆生说。
经验2
英雄态青春态生活态浓情感人
胡智锋认为,《长津湖》中塑造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态势冲击。首先,冲击力最强的是英雄态。《长津湖》从头到尾都在描绘热血英雄们,上至毛主席、彭德怀总司令以及宋时轮这些战将,下到伍千里、伍万里这些战士,“这些人整体上呈现的就是英雄态,唤起了我们的热血和豪情。”第二是青春态,以伍万里为代表的老中青战士们,他们都带着青春的激情,不萎靡,不退缩,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充分发挥了“钢少气多”的精神,这种青春态让人感动。第三是生活态。不管是生活中战士之间的打闹和调侃,还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都在生活态中去呈现。“这个片子给我们呈现出浓浓的英雄态、青春态和生活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验3
平视对手体现强大民族自信
胡智锋认为,《长津湖》对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队伍,采用了平视的视角,在这以往的战争题材电影中非常少见,“在过去,这一类战争片中,我们对自己的英雄是仰视的,对我们的对手是俯视的。但在《长津湖》这个片子里,整体上采取的是平视的视角。这个新视角的提供,给我们非常大的启示,说明走向强大的中国人,从内心中迸发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国家自信和文化自信。”胡智锋认为,这不仅是因为70多年前我们赢了,更是因为中国人的精气神在新的时代被激发和焕发出来,让我们更加的自信。“因为这种自信,我们可以平视我们的敌人,可以平视我们的对手,而不是用一种俯视,来做敌我和正反等简单的区分。这个新视角,让这个片子最大限度地呈现出了一种相对的理性和客观,这也是它站得住的一个重要理由。”
收获
对三个辩证关系再认识
胡智锋认为,《长津湖》还给观众提供了三个层面的新思想。这个新思想也是对三个辩证关系的一个重新调整:第一是战与和,第二是正与邪,第三是生与死。《长津湖》电影中在“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表达我们对和平的诉求。比如开篇伍千里就跟伍万里说,我们这一代人把仗打完,下一代就不用打仗了。这一点一直贯穿到最后,对和平的诉求这个新思想,是新时代的体现。第二是正与邪。对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是自卫,是捍卫自己的国土,这是最大的正义;而反过来,不管联合国军以什么名义来,都不能代表更大多数人民的心声,就不是正义,就是邪。在“生与死”的思考上,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但如果为了正义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就是崇高的。“影片中体现出的这些新思想,带给我们感动和震撼。”
效果
提振民族精神爱国热情
在詹庆生看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长津湖》重新讲述抗美援朝的历史,有着非常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启示意义”。从《上甘岭》到《长津湖》,抗美援朝的战争片始终有着鲜明的爱国主义主题,有着革命英雄主义的人物模式和阳刚的崇高美学,他们都是作为民族意志、国家立场的政治宣誓,是国家民族指向的宏大叙事,是反帝反霸的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回响,发挥的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励和社会动员功能。“面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要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长津湖》要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无所畏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长津湖》的上映,说明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胡智锋告诉记者,《长津湖》的公映,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电影本身的意义。“在当前中国所处的现实国际政治环境中,我们推出这样一部彰显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英雄主义气概的影片,会极大提振民族精神,焕发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唤起全民族共同的民族记忆,会实时转化成当下一种不断被引导的社会话题,社会意义不可低估。”
尹鸿告诉记者,《长津湖》是新主流电影的一个代表,它将历史感和类型化表达做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融合,影片既做到了好看,又带给观众很多的思考,它的宝贵经验,值得中国电影人好好总结借鉴。(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王金跃)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