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斯特拉文斯基《浪子的历程》引进中国 半舞台设计让观众更容易看懂

时间 2021-10-14 16:55:18 来源:北京晚报  

12日中午临14点,保利剧院中紧张的走台告一段落。谱架灯照亮了舞台最左侧的一件乐器:它很像三角钢琴,但没有标志的立起的支撑架和顶盖,两排琴键周围装饰着繁复的花纹。“这是古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它时,上海音乐学院教师管珺要多加留心。古钢琴与现代钢琴的手感完全不同,“很‘娇嫩’,触键非常敏感,弦也容易跑。”如今,古钢琴在音乐舞台上不算多见,“但莫扎特和罗西尼的歌剧曾大量使用古钢琴去完成宣叙调的部分。”

每一位主演都无可替代

这件特殊的乐器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斯特拉文斯基音乐世界和新古典主义的一扇门。2021年,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12日晚,他的歌剧《浪子的历程》登上了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指挥家张洁敏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携手夏侯金旭、周正中、李晶晶、韩音培等歌唱家,共同演绎了这部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集大成之作。

《浪子的历程》讲述的故事敏锐而深刻:汤姆欲娶安妮为妻,却遭到安妮父亲的反对。在金钱的驱使下,汤姆成为了魔鬼夏多的仆人,一段属于浪子的堕落历程由此展开。最终,汤姆倒在安妮的怀中离世。为如此现代且思辨的情节创作音乐时,斯特拉文斯基采用了35人小型编制乐队,回溯到了巴洛克时期歌剧巨匠亨德尔的风格。

“这部作品非常难,虽然声音听上去很古典,但和声、节奏等都不是古典的写法。”张洁敏说。《浪子的历程》首演于1951年,然而整整70年过去,它都没有出现在东亚地区的舞台上。张洁敏甚至不敢细想,就算有一位主演生病,《浪子的历程》也只好取消演出,“因为根本找不到人顶替”。

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李晶晶在本剧中饰演女主角安娜,从今年5月开始,她就已经在背谱、揣摩角色了。她手中厚厚的曲谱上贴满了不同颜色的小标签,“有标签的地方,我都会出现”,深红色代表大咏叹调,橘色是重唱……李晶晶要让自己“一眼就知道该看哪里”。

此外,区别于一般用意大利语、德语或者法语演唱的歌剧,《浪子的历程》用英语写成,哲思隽永的唱词更伴随着大量的生僻用语,背词、咬字着实把歌唱家们折磨了一番。“这个故事发生在英国伦敦,我们也都在尽量往英式口音上靠。”李晶晶还专门找到一位留学英国的朋友,纠正自己的发音。

半舞台设计让观众更容易看懂

“无论剧情还是音乐,这部作品都非常丰富。”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为本次《浪子的历程》担任导演,关于演出的形式,她与张洁敏沟通过很多次,“只有观众看懂了剧情,才会钻到音乐里去。”最终,大家决定采用调度简单的半舞台制作,既不需要观众分散过多的精力到追随字幕上,也不会干扰他们的沉浸和感悟。

“我们和视觉设计任冬生老师都认为,中国版《浪子的历程》应该立足当下。”邹爽说。舞台上,颇具金属感和工业风的横杆如同钢筋水泥,交织成灰色的都市情景。在这个非写实的钢架结构里,任冬生运用最为擅长的灯光,简洁地区分叙事与人物内心世界,比如,汤姆与安娜互诉衷肠时,灯光是温暖明亮的黄色,而魔鬼夏多登场后,舞台两侧,灯光勾勒出密布且扭曲的竖条状图案,压迫感骤然增强。当汤姆决定跟随夏多后,蓝紫色的灯光妖异又鬼魅,那既是午夜城市街头的危险诱惑,更揭示着“浪子”历程的正式开启。

“我们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女中音歌唱家韩音培感慨。从10月2日《浪子的历程》开始排练算起,时间才过去了仅仅10天。这中间还穿插着一次紧急“转场”,10月10日,《浪子的历程》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出,那里是一处漂亮的环形舞台,而保利剧院的舞台是方形的,这意味着演员们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熟悉新的走位。张洁敏为此感到骄傲,这个年轻的全中国班底,经历了最艰难的考验。

包括《浪子的历程》在内,年来,《切肤之痛》《天使之骨》等多部“新”歌剧在北京国际音乐节陆续登台。“我们并非在盲目地推出新歌剧。”邹爽期待这些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可以为音乐节的观众们创造更多与世界对话的可能。(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高倩)

标签: 浪子的历程 引进中国 半舞台设计 更容易看懂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