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房产 >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基础设施投资机遇报告发布,绿色建筑迎来新机遇

时间 2021-11-12 21:22:00 来源:搜狐焦点  

近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基础设施投资机遇报告》。报告聚焦了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和领先的绿色金融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9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报告展示了低碳交通、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废弃物管理、绿色建筑、新型基础设施六大行业的行业概况和融资渠道。本文选取了报告绿色建筑章节,着重介绍了绿色建筑相关情况。

大湾区绿色建筑概况

在全球范围内,建筑行业一直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约占碳排放总量的39% ,其中28%来自运营排放,11%来自与建筑生命周期中的材料和施工过程相关的碳排放。

根据国际金融公司 (IFC) 的数据,到2030年,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绿色建筑行业将带来16万亿美元的投资机会。

随着《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地和实施,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得到进一步推进,大湾区人才吸引力大幅提升,住房需求也不断增加。生活成本的上升,迫使部分一线城市人口因生活和购房压力而向周边城市转移,促使周边城市住房刚性需求的增长。因此,绿色建筑对于大湾区发展低碳、气候适应型绿色经济至关重要。

中国自2006年起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于2019年正式实施,共分四个等级: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020年11月,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关于绿色建筑的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条例实施后,广东省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全部应当至少达到绿色建筑最低等级,实现“全绿”的目标。《条例》还要求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九市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在一定范围内以高于绿色建筑最低等级至少两级的标准进行建设。

在中国香港,建筑行业占全港电力消耗的90%,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0%。香港建筑环境评估法BEAM Plus是领先的绿建环评认证机制,分为四个等级:铂金级、金级、银级和铜级。

中国澳门现行的绿色建筑标准是由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澳门)协会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澳门版)》,分一星、二星和三星三个等级。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建筑节能累计达858万吨标准煤节能量,城市绿色建筑占新新建建筑的62%。

大湾区绿色建筑投资机遇

政府的大力支持、绿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将为大湾区绿色建筑和改造项目的发展创造良好机遇。

香港发布的《香港都市节能蓝图2015-2025+》 为香港绿色建筑的发展明确了目标: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并配备有中央供冷系统及10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政府建筑物至少要达到绿建环评(BEAM Plus)金级评级;以及

•新建公共房屋至少要达到绿建环评(BEAM Plus)金级评级。

除政府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也可以推动绿色建筑投资。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数据表明,绿色建筑可以节省运营成本、实现更高的销售溢价,缩短销售时间,并能够提高入住率以及租金收入。

此外,投资绿色建筑将有助于投资者更灵活地应对与向低碳经济转型相关的金融、监管和声誉风险。

大湾区绿色建筑融资渠道

大湾区的低碳商住建筑是对私人投资者极具吸引力的领域之一,因此绿色建筑的建造、经营管理及再融资所需的绝大部分资金均直接由私营部门提供,而没有政府财政支持。

私营部门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所采用的股权、债务和项目融资结构种类繁多,包括基金、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等。公共绿色建筑也曾通过次主权绿色债券融资。

为彰显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决心,2018年,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政府绿色债券计划(GGBP),授权政府发行规模上限为1000亿港元(折合约128亿美元)的绿色债券。随后于2019年5月发行的首支绿色债券,吸引了4倍于发行规模的认购,其中27.53%的资金被分配给两个绿色建筑项目:西九龙政府合署和位于启德发展区的新税务大楼。

除了提高建筑能效外,在更广泛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例如区域供热和制冷)及提升工业能效方面,减排和绿色融资也存在巨大潜力和机遇。目前,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内部、欧盟分类方案以及全球范围都仍在探索符合《巴黎协定》的工业能效定义。然而,正如最近在《为可信的绿色转型融资(Financing Credible Transitions)》白皮书中所阐明的那样,任何此类推动减排困难行业举措的定义都将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保持一致。

标签: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基础设施投资机遇报告发布 绿色建筑迎来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