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龄化来了!万亿养老地产市场,头部房企12年前就已布局,静待盈利期
来源: 时代周报
“养老”问题的解决越来越迫切。
2022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回顾近十年的数据,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明显呈现下行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15年,出生人口均在1600万之上。而2019年,出生人口骤降至1465万人;2020年则出现大幅度下降,当年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2021年继续下探至1062万人,同比减少138万人。
新出生人口的不断减少,意味着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事实上,住房保障措施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多年来,房企积极布局养老相关产业,逐渐形成了以传统开发模式、专业机构运营模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为主的养老地产新业态。
万亿蓝海市场
新生人口不断走低的背后,是我国目前老龄化程度较为严峻的事实;而在这严峻现状的背后,是房企切入“养老地产”这一细分赛道的契机。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8.9%,较2010年上升5.6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意味着几乎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0岁的老年人。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
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而急速增长的老龄人口也同时带来了万亿的市场规模。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令房企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同时,资金、拿地、社区运营方面的优势也成为了房企切入养老行业的推手。于是,头部房企们纷纷将触角伸至养老领域。
万科是国内较早涉及养老领域的房企。2010年12月,万科宣布首个养老地产项目将以配建形式在北京市房山区推出,从此正式进入老龄化住宅开发运营领域。
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出,2020年要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一政策的颁布,被行业内看做是养老产业的发展契机。
据第一财经报道,此后的6年里,养老政策的发布迎来高峰期。有统计显示,这段时期仅中央级的养老文件就有130余个,包括产业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等八个方面,填补了过去的空白。
基于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政策支持,诸多房企陆续开始布局。如保利发布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战略,成立首个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机构北京西山和熹会;远洋首个养老产品“椿萱茂”在北京落地,主要打造CLRC长者社区、CB老年公寓、CC照料中心三条产品线,目前在8个城市拥有近30家项目。
根据克而瑞漾美统计,截至2021年5月15日,百强房企中涉足康养产业投资已有68家,百强房企外另有48家主流房企同样涉足康养产业领域。
经过多年发展,养老产业早已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分别为护理类模式、康复类模式、医养类模式、地产类模式、保险类模式、政府类模式和运营类模式七大类。
而地产类模式中,又分为三种模式,即传统开发模式、专业机构运营模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早期以房地产传统开发模式为主,将小区包装为养老小区进行开发销售,实际上还是卖房。”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随后房企们又基于现实情况,开始拿地建养老院,主要是卖床位+提供服务。
为此,居家、社区养老成为众多房企角逐的领域。“主要基于物业管理提供养老的配套设施,如日间托老所、社区进行看护照料等。”胡景晖说道。
盈利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房企入局养老赛道多年,但时至今日,房企+养老仍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2021中国养老与康养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在其样本调查中,有61%的企业表示尚未形成有效盈利机制。而构成报告样本的这些企业中,有35%的房地产开发企业、34%的物业服务企业。
对于存在盈利瓶颈的原因,上述报告指出,一则是投入成本较高,如配套设施、维护费用与折旧摊销、人工费用、融资成本等方面的投入远高于普通住宅;二则养老地产主要通过租赁和提供服务等长期运营方式获得收益,资本回收期长。这导致盈利模式不清晰,尤其是与房地产业务高利润、快周转有一定差距。
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曾在2017年万科业绩会上公开表示:“目前万科在全国的养老项目都没赚钱。养老业务刚发芽,前期试错阶段我们可以不挣钱,甚至可以亏本,但一定要突破过去做地产的思维和习惯。”
据保利内部人士介绍,保利目前在全国七大片区在营在建养老机构项目逾50家,布局近万张床位。尽管如此,但养老机构受到体量偏小、服务业天然利润偏低的制约,保利依然面临着营收天花板的问题。
“事实上,房企除了最初通过卖包装后的养老房外,其余的两种模式基本不盈利,尤其是拿地建养老院这一模式。”在胡景晖看来,除非持有运营到20年以后,现金流转正,再考虑折旧摊销,最终可能会盈利。
同时,某知名研究院分析师表示,目前养老地产还存在着养老需求量大和养老机构空置率高这一矛盾,“看似是矛盾的,实际是供需错配。原来许多养老产品对老人的需求理解程度不深,所以养老行业目前算是刚刚起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以位于杭州良渚文化村的万科随园嘉树为例,该项目为适老型项目,以出售使用权的方式运作,首度面世便获得了市场认可,旗下护理院开业一年实现100%入住。但就万科此后的复盘来看,其主力消费人群多为40多岁的壮年人群。
“我们本来是作为一个试点,市场反映还不错,但是有一点出乎意料,买的都不是老人,都是为自己10年后养老准备的。房子是卖出去了,但养老业务试点工作并没有像预期一样开展起来。”郁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不过,胡景晖亦认为,我国养老产业已正式步入黄金期,“等70后成为养老主力军,那个时候就是养老产业能够盈利的时候了。”
了解北京市场最新动态,添加下方二维码,及时掌握一手信息。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