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关子辰 荣蕾
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以来,“房住不炒”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在2月24日国新办召开的“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发布会上,住建部明确表态,2022年调控政策还将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加强预期引导,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其中,保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协调性和精准性;坚决有力处置个别企业项目逾期交付风险;持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整治与规范,成为保证“房住不炒”的四个工作重点和举措。
在业内看来,住建部的最新表态坚定了市场调控的方向,未来房地产市场或将更加趋稳,“大起大落”的情况或将最大程度地避免。
坚定“房住不炒”
“房住不炒”定位之下,新年度调控政策采取哪些举措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和运行,是公众的关注焦点所在。对此,住建部指出:一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增强调控政策的协调性和精准性;三是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四是持续整治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具体来看,在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方面,住建部表态,要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把城市的主体责任和省级政府的监督责任落实好,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继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在增强调控政策的协调性和精准性方面,住建部提及,要重点做到3个“加强”:一是加强土地、金融和市场监管等政策的协同,二是加强部、省、市的调控联动,三是加强对城市“一城一策”政策的指导和监督。
在“防风险”方面,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再被住建部重点提及。根据介绍,这项工作是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属地政府管理责任,维护社会稳定,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
谈及“持续整治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去年住建部会同7个部门联合开展了房地产市场三年整治行动,2021年的整治情况将适时发布。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完善市场监管新机制,大力整治房地产开发、交易、租赁、物业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好。” 倪虹介绍道。
满足合理改善性需求
值得关注的,在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方面,“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这一表述,也被视为政策新亮点被业内聚焦。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表示,本次发布会提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且强调政策的精准性和协调性,是对因城施策的进一步精化细化。会议再次强调了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表明“良性循环”将作为2022年房地产调控的关键词存在。
在陈霄看来,不同于以往会议中“满足合理的住房需求”的表述,本次发布会在提出“保障住房刚需”的同时,还专门提及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这是比较罕见的。自去年以来行业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样的表述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释放了正向的政策信号,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改善购房者观望情绪有着积极作用。
“大起大落”将避免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与多重政策叠加密切相关。在业内看来,今年强调政策的协调性和精准性,加强土地、金融和市场监管的协同,可以理解为住建部、央行、银保监会、自然资源部等各部委之间的政策将协同推进,避免政策多重叠加导致行业出现较大波动。
对于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包括陈霄在内的多位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不会出现明显的“大起大落。
“近期市场信贷环境宽松,部分城市也出台降低首付比例、鼓励人才购房等支持性政策,这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要谨防对政策过度解读和渲染,引起市场预期不稳。”在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看来,此次住建部的官方表态,坚定了市场调控的方向。
在许小乐看来,一方面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和平稳性,意在强调要保障市场的平稳修复状态,调控政策要把握好度,稳市场的同时要谨慎过度宽松,避免市场出现去年大起大落的情况。另一方面,强调政策的协调性和精准性,后期地方调控政策的精细程度会更高,可能会出现“一区一策”或者“一县一策”。
此外,许小乐补充指出,调控政策在保障刚需、满足合理改善性需求的同时也会更加注重与防止投资炒房行为之间的平衡,防止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出现大幅加杠杆的行为。
北京商报记者 关子辰 荣蕾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北京商报网,访问yuanben.io查询【4ZA509X3】获取授权信息。
了解市场最新动态,添加下方二维码,及时掌握一手信息。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