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专访《美术里的中国》总导演李瑶 用数字技术活化传统经典

时间 2022-05-11 09:11:34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齐白石笔下的虾游弋在水底,“一根触须里藏着一个宇宙”;吴冠中笔下的抽象鹅群,在水面翻飞,带你感受“生命的白块在水上活蹦乱跳”。5月10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首批12集节目即将收官,该片以最新数字技术活化传统美术经典,赢得了许多观众的赞誉。记者日前专访《美术里的中国》联合总导演李瑶,揭秘纪录片创作的幕后故事。

雁荡山上的野花恣肆绽放,藤蔓缠绕巨石,蜻蜓飞舞其间,纪录片第三集《记写雁荡山花》片头的动画是团队最早创作的一集样片,这段短短的动画前后制作了约一年,经历了反复的修改。“当时我们觉得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的画面元素多,让它动起来相对容易,就从它入手,结果发现太难了。水墨画讲究晕染,边界不明显,但3D建模需要明确的边界线,这就是二者矛盾的地方。”

为了让动画生动自然,团队与动画制作方进行了长时间的磨合。“比如齐白石的虾,它的水墨质感很突出,在游动时肢体细微的动作很丰富。我们最初做出来的动画,虾的姿态不够有灵气,动起来有点像蝎子。后来我们调整了很多版,并且专门模拟虾须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让它看起来不是轻飘飘的。”李瑶说道。“我们在动画制作中有一条原则,就是必须尊重原作,不能破坏原作的构图和意境。”

“在片子播出之前,我们还是比较忐忑的,主要担心观众和美术界能否接受对经典画作进行3D建模,这实际上是一种再创作。”李瑶说,以往纪录片对美术作品的表达,往往是直接呈现原作图片。《美术里的中国》突破传统语态,大胆进行了表现形式的创新,播出后取得的积极反响,让主创团队备受鼓舞。

《美术里的中国》每集仅有12分钟,解说词约2000字,主创团队对于文本的趣味、专业与文学,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李瑶介绍,撰稿人首先在梳理大量艺术家资料和学术论述的基础上创作第一稿,随后导演根据镜头视觉呈现的特点改写第二稿,拍摄完成后要根据素材内容进行第三次文稿调整,最后还要由制片人、总导演刘帆进行润色。

节目组还奔赴各地,拍摄湘潭、黄山、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多个与画作相关的现实场景,与历史影像、情景再现画面一同呈现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人生、社会、时代的横截面。“高原上的拍摄很冷很艰苦,我们也曾经遇到过泥石流,大家都下车推车前行。”李瑶透露,片中画家作画的“手替”都来自知名画家,创作团队希望以此再现画作诞生的瞬间,让观众产生亲历现场的感受。

据悉,首批节目播出后,《美术里的中国》的后续节目已在撰稿阶段,将展现更多中国现代经典美术作品,涵盖版画、漫画、雕塑等不同艺术门类,彰显中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广燕)

标签: 美术里的中国 总导演李瑶 数字技术 活化传统经典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