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环球信息:【科普】“三大常规”你真的看懂了么

时间 2022-12-24 19:10:21 来源:顶端新闻  

每当我们到医院检查或者进行健康体检时,接触最多的莫过于"三大常规”了。"先验个血吧”、"血象有点高了”、"查下大小便”、"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等等,其实都是"三大常规”涉及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三大常规”到底是什么,以及"三大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资料图片)

"三大常规”指的是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是对检测者的血液、小便、大便进行基本检验,从而大致判断检测者有无相关疾病的一种临床检验手段。

血常规

血常规,是指通过检测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我们比较熟悉的贫血,所依赖的指标就是血红蛋白(Hb),一般来说,血红蛋白(Hb)的正常范围是: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当血红蛋白(Hb)低于相应下限时,就是贫血,贫血的原因很多,包括营养不良、急慢性失血、血液系统疾病等。轻度贫血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药物来提高血红蛋白指标。

就医过程中,相信大家经常会听到"血象”这个医学术语,它指的就是白细胞(WBC)。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扛枪的战士”,是一股防御力量。白细胞(WBC)的正常范围是:成人:(4.0~10.0)×109个/L。当白细胞计数大于此范围时,大多提示身体存在急性感染。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既然都是感染,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有区别吗?”答案是肯定的。就拿这次新冠肺炎来说,它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而致病,一般来说,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可能性大。因此,在很多新冠肺炎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单上都能发现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增高。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比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膀胱炎等。

"那么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有什么作用呢?”作用大着呢!如果是细菌感染,抗生素就是特效药,如果是病毒感染,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的治疗并不顺利。

尿常规

尿常规,其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尿比重及尿糖。尿液反映了机体的代谢状况,尿常规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征兆。

接下来,我们将讲述尿常规的尿血、尿蛋白、尿白细胞这三个比较常见的指标。

尿血,顾名思义,就是尿里面有血,从医学上来讲,就是小便里有红细胞,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泌尿系统结石、外伤等。特别要注意的是,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是指凭借肉眼就能观察到尿液里存在血液,而镜下血尿是指尿液里的红细胞太少,通过肉眼无法察觉到尿液里的微量红细胞,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发现异常。所以,定期检查尿常规对于早期发现疾病是很重要的。

尿蛋白,指尿液中出现蛋白,主要见于各种肾病,但指标偶尔的升高也可见于正常人,如运动、紧张等。

尿白细胞,是指白细胞由于某种原因进入尿液的一种病理现象。与血液白细胞升高相似,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等。

便常规

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潜血试验(OB)以及查虫卵等。

从性状、颜色等外观来看,健康成年人的大便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如果大便呈柏油样便甚至颜色偏黑色,有可能是进食了动物血制品导致,但排除了饮食相关因素后,一般考虑消化道出血,如胃出血、消化道肿瘤等。如果大便不成形或呈食糜样,一般考虑急性消化道感染,如急性肠炎等。

值得一提的是,便常规涉及的潜血试验(OB)一项,对于提示消化道肿瘤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

"三大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检验项目,对于指导后续治疗、发现潜在疾病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缓解大家在就医过程中的紧张情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份检查并不能精确地判断疾病,也不能程序化地指导下一步治疗,往往需要结合专科医师的判断才能下结论。

标签: 血红蛋白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