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天天资讯:如何把孩子从手机中拉出来?只需要4步!

时间 2023-06-17 21:08:24 来源:顶端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些天听朋友说,他下班回家经过一个小区时,听到里面有很大的吵闹声还有哭声,因为好奇,便走上前,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结果看到一个大概16岁左右的男孩躺在地上,身上全是血,孩子的妈妈坐在旁边哭得撕心裂肺,一问旁边的人才知道原委。这个孩子最近因常玩手机导致成绩下滑得厉害,母亲为了管教他就没收了手机。结果,孩子便从楼上跳了下来。在几年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这位心理学家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分组的区别是:50名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和50名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想快速毁掉一个孩子吗?想让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吗?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玩手机是如何影响成绩的?1、破坏孩子专注力拿起手机想要查一道题,却被一个页面上闪出的新闻吸引;坐在书桌前想要写作业, 随手拿起手机找同桌聊聊最近最爱的明星;正在为一道题的解法苦思冥想,脑子里闪出一句歌词,不由自主拿起手机找歌听一听;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好像一直在努力,却总是熬到12点还没有把该做的作业完成。无法长时间地集中精神,缺少对某个问题深入持久的了解和思考,这似乎已经成了手机操控下的现代人的“通病”,“专注”状态正变得越来越难得。手机带来的满足感太容易获得,而一旦你习惯了这种“唾手可得”的满足感,就不愿再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比如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完成作业、思考问题。

在回答“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巴菲特说,我的答案是专注,而且比尔盖茨的答案和我一样。对一个学生来说,能不能培养出高考所需的能力,关键在专注力的强弱,而非低层次的时间投入。

沉迷手机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进行持续的、深入的思考;而没有深入思考,浅尝辄止是无益于掌握高难度内容的。2、占用学习的时间初高中生学习之余的时间并不多,有些同学把碎片时间用来看几页课外书、做几个健身小动作、跟爸妈聊聊天说说话,有些同学见缝插针一有时间就想拿起手机,而一拿起手机就再难放下。越玩越想玩,越不想转换频道进入学习状态,于是进入恶性循环,成为手机上瘾患者。罗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讲中说:游戏大佬们制作的王者荣耀让人十分钟有个兴奋点,而吃鸡游戏三分钟就要有一个兴奋点,甚至要追求一分钟一个兴奋点,说白了就是只要让你坐到游戏跟前,根本就下不来,想下来也不要你下来,你下来那就是制作游戏的人的失败了。而到底是你聪明还是游戏制作者聪明?他们是一个攻关团队,你们不过是未成年人,怎么可能和他们匹敌?别人在课下拼命学习,你却在找尽时机想尽办法不惜熬夜玩手机;别人在课堂上专心听,你却在胡思乱想、打盹闹瞌睡;别人下课或休息或准备预习,你却兴奋地跟同道中人聊起升级打怪,手痒心难耐。谁能考出好成绩,还用说吗?

3、孩子变得不爱思考

知乎上有人说:“我原来非常喜欢读书,专业性很强的书都看得进去。短视频最火的那一个月,我连爽文小说都看不下去了。”电子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快反馈,点一下手机,内容、图片、信息、声音就会自动灌输到大脑里去。一旦孩子付出较低的成本就能获得满足,他就会习惯简单直白的互动,他就没有精力去深度思考。伊丽莎白·基尔比在《限屏教育》告诉我们的则更可怕 :5岁以后,神经演化出一种修剪机制,原则就是有用的就留着,没用的就修剪掉。等孩子长大,需要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沉迷手机的孩子大脑反应慢,对情绪没有感知,因为那些很少用到的神经早被大脑“修剪”了。如何把孩子从手机里拉回来?1学会善用手机如果无法战胜一件事,最好的方法是跟它和平相处。纪录片《智能陷阱》给出了一些建议:让手机成为孩子的学习工具,而不是娱乐产品。比如:卸载不重要的软件、将容易上瘾的软件移除主页面、关掉不必要软件的通知消息等等。很多软件都有“儿童模式”,比如设置使用时间段、时长等等,也会对避免孩子沉迷起到了不错的效果。2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脑科学家洪兰建议家长:当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被培养好后,再接触动态的电子屏才好。很多孩子开始接触手机,并逐渐沉迷,很大的原因是现实世界没有吸引自己的事情。每多一种爱好,孩子就多一种从手机中转移注意力的方式。3父母的以身作则孩子是踩着父母的足迹一步步长大的,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孩子身上的每一个不良习惯,几乎都能在父母行为中找到根源。而好习惯的养成,皆来自于对父母行为举止的微妙模仿。如果父母在家整日手机不离手,孩子自然沉迷手机不能自拔;如果父母经常捧着一本书看,孩子也会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更好成长,首先自己就要成为那样的人。

写在最后:

作家茨威格说:“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我们一起想想孩子一开始是如何接触到手机的?孩子不想吃饭,“边看动画片边吃饭。”孩子想要玩具,“不买就给你看短视频。”孩子要出去玩,“我没时间,给你玩会儿手机。”……可教育孩子太累、工作太忙,都不该是我们把孩子扔给手机的理由。孩子对父母是天然依赖的,手机的吸引力再强,也强不过父母的陪伴。在孩子还愿意跟你亲近的时候,帮助孩子养出健康的习惯吧。毕竟,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只有10年,不要因为一时的偷懒,造就孩子一生的遗憾。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