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访贤/文
6月20日,河南“米”字形高铁迎来落成一周年的纪念日。
一年来,河南“米”字形高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为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交流提供重要支撑。
(相关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年底,济郑高铁有望全线开通,河南高铁朋友圈将进一步延申扩大。同时,"米+井+多联"高速铁路网、"一网双环十字多联"城际轨道交通网正在加速构建。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出行
郑州东站,河南“米”字形高铁关键节点。6月20日,郑州东站车流不息,站内候车大厅人头攒动。
郑州东站到重庆北站,1000余公里,如今乘坐高铁,仅需要约5小时。郑州的陈先生带着妻子将乘坐G3401次列车前往重庆,看望在重庆工作生活的弟弟。“高铁很方便,端午假期,一家人可以在重庆团聚。”陈先生说。
濮阳至郑州,由原来近3个小时旅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并且开行了濮阳至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列车,极大地改善了沿线群众的出行条件。截至目前,已平安运输旅客140万人次,成为众多濮阳人出行的"最优选"。
实事证明,随着米字形高铁落成,人们的出行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郑州站累计开行旅客列车14235趟,累计发送旅客285.6万人次,其中郑州火车站发送旅客92.9万人次,而郑州东站累计发送旅客量是131.9万人次。
来自郑州东站的数据,“米”字形高铁落成一周年来,郑州东站累计发送旅客3119.9万人次,单日最高开行列车760趟,相当于每不到2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列车从这里发出。
“高铁红利”硕果满满
铁路的变化,不仅带来了出行方式的变化,更意味着交通枢纽优势的再造、经济版图的重塑。
以郑州为中心,形成了辐射全省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
乘着“米”字形高铁东风,一年来,濮阳、南阳等高铁沿线城市经济也高歌奋进。
先看2022年首入"高铁圈"的濮阳:2022年濮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居全省第1位;工业投资增长34.3%、居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50.8%、居全省第1位。截至今年5月底,濮阳33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4.4%,超计划12.7个百分点。
在文旅产业方面,濮阳市以杂技闻名,高铁开通以来,观看《水秀》表演的人数增长约3万人次,较往年同期相比增幅达14%;滑浚站地处滑县、浚县交界,当地拥有隋唐大运河、瓦岗寨等诸多风景名胜,仅滑县一年接待游客554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99亿元,当地的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再看郑渝高铁:随郑渝高铁的全线开通,南阳成为为融入武汉、郑州两个省会城市都市圈,提升区域竞争新优势创造了条件。据南阳市统计局发布信息显示,2022年,南阳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销售持续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高于全省5.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2%,高于全省19.4个百分点。
靓丽的数据背后,就有高铁开通的支撑、影响和引领作用。
年底前济郑高铁有望全线通车
值得一提的是,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已经进入开通倒计时,有望今年年底开通。
前不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有关消息,济郑高铁山东段沿线工程正陆续进入收尾阶段,新建的四座高铁站房全部完成钢结构封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项目向8月份联调联试节点目标发起冲刺。
济郑高铁全线开通,将在济南和郑州之间形成快速客运通道,对助推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推动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喻新安认为,随着济郑高铁的逐步建成开通,将与已运营的京广高铁、徐兰高铁、郑阜高铁、郑太高铁、京港高铁商合段实现联网,尤其是与京雄商高铁相连接,将打通豫东北北向通道,进一步完善区域快速铁路网布局,拓展济郑高铁服务范围,促进区域间人员的流动,从而刺激地区客运量的增长。
他预计,该线路到2030年客运量将达到千万级别,将在促进全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
喻新安还表示,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已经和将继续快速聚集旺盛的"人气"和"商气",与中原城市群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互补关系,进而实现大中原地区经济同频同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根据规划,河南将在济郑高铁建设基础上,以打通干线通道和实现区域内互联互通为重点,突出抓好高铁干线建设,加快发展城际、市域铁路,积极完善枢组场站及现代化铁路网络,构建"米+井+多联"高速铁路网、"一网双环十字多联"城际轨道交通网,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内环半小时核心圈、外环一小时紧密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城市群。届时,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的独特优势将会充分彰显和发挥出来。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