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迎来监管新规。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通知》发布后,大学生群体有何反响?又有谁能满足他们的合理信贷需求?业内人士和大学生呼吁,规范校园信贷服务得在“堵偏门”的同时能够“开正门”,别让大学生的消费刚需无处安放。
■五部委联手
互联网贷款不能进校园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118家。
《通知》要求,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要求。
之前,假借各种名目和噱头的部分违规平台向大学生伸出黑手,高利贷陷阱、裸照抵押、暴力催收等触目惊心的乱象向校园渗透。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过去几年,大学“校园贷”泛滥,“裸条贷”时有发生,加重了大学生债务负担,扰乱了大学校园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积聚了金融风险。
部分大学生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但金融知识的匮乏让他们成为容易被“收割”的对象。银保监会等五部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通知》发布后,多家平台均表示不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有大学生测试发现“花呗暂时无法开通”。度小满金融信贷服务有钱花方面表示,严格禁止在校大学生使用有钱花借贷服务,在产品申请页面和协议签署前均设置了明确提示。
■大学生反应
大部分支持少部分确有贷款需求
“大一下学期我就开始用花呗了。”在北京一家高校读大四的小禾坦言,由于衣服、化妆品等开销较大,生活费有时不够用,她在同学的推荐下开通了花呗,额度为3000元。用上了花呗后,她对平台越来越依赖,每月都要用生活费去补上个月的“窟窿”,她逐渐感觉自己的经济状况陷入了“恶性循环”。半年前她果断关闭了花呗:“我不想再困在花呗里了,对借贷平台千万不能产生依赖心理。”
和小禾一样,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小周在大一就开始使用花呗了,他的额度为2000元,最近他主动调低了额度,“否则消费时很容易没节制”。主动下调额度的还有张祉欣,她认为超前消费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会增加不必要的开销。
对于《通知》,很多大学生表示“大力支持”,也有网友认为,大学生的合理小额贷款需求应该得到满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如今的大学生对于信贷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有正当消费需求,消费观应当得到尊重。”大学生小陈希望学校可以适当引入贷款机构,合作制定优惠贷款政策,增加贷款途径,为大学生提供更简单、更安全的借贷环境。学校还可以增设金融消费相关课程,大学生可以学习合理使用贷款、辨识消费陷阱等知识。
■解决之道
将研发规范大学生信贷产品
实际上,《通知》明确提出“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信贷需求”,要求各高校要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发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高校助学、培训、创业等金融产品。也就是说,监管层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放款,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为有需求的大学生开发消费贷产品。
不过记者多方咨询获悉,以最常见的银行信用卡来说,大学生在办理时依然存在诸多限制。“学生身份、信用状况的核实手段不多,我们一般不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柜台业务。”一家国有银行网点负责人透露,只有在各大高校新生入学时才会集中去学校“摆摊儿”集体办卡,额度较低,一般只有2000元。另一家国有银行信用卡业务工作人员说,只和个别高校合作推出信用卡审批政策,学生信用卡业务仍在测试阶段。
■业内建议
引导合理贷款 严防过度授信
大学生信贷瓶颈如何破?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坦言,《通知》总体偏严,金融机构为减少潜在的政策风险,可能会逐步放弃校园金融服务市场。他建议,《通知》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落实流程应适当简化。
中国银行总行消费金融部副总经理赵勇认为,商业银行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发规范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在额度期限、利率定价等方面体现小额、短期、普惠特征,引导学生使用贷款进行合理、有益的支出,严格防范过度授信。
除此之外,着力培育大学生的财商素养和守信意识、帮助其识别金融陷阱、做好自我保护也十分重要。北京某高校辅导员杨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将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法律素养教育等活动,并建立安全管理与监测机制,定期排查学生参与校园贷的情况,还将加强对广大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在此方面的培训。
■风险提示
识别不法分子套路 有需求找正规机构
记者了解到,北京监管部门就文件贯彻落实进行了会商研究,后续还将督导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相关工作。
要想远离不良校园贷、青春不负债,北京银保监局近日发布风险提示称,大学生应及时准确识别不法分子典型套路,包括“手机贷”“整容贷”等五花八门圈套、抛出低息低门槛诱饵、单方面制造违约等,凡是非正规金融服务都要远离,凡是有金融需求都要找正规金融机构。
“大学生不要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或从众消费,否则一旦资金断流,就容易落入不良校园贷的圈套。”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如果大学生不幸遭遇了不良校园贷,一定要寻求正确的救济渠道,不要“以贷养贷”,更不要采取极端解决方式,积极保留证据,主动向公安、司法机关寻求帮助,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记者 潘福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