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放多了自然要往回收。购债加码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美联储终于明确表示要开始Taper(减少购债),并且本月就启动。但“抽水”容易,大水漫灌后留下的泡沫却不容忽视。供应链瓶颈、高水平通胀、房地产危机……都是早已无法承受之重。美联储这次虽然没有对加息进程做正面回答,但提及了通胀和就业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加息信号。
每月少买150亿美元
美联储终于朝着撤回量化宽松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最新公布的11月利率决议中,美联储如市场预期般官宣将启动Taper,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减少150亿美元。
当地时间11月3日,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从11月晚些时候开始逐月减少150亿美元资产购买规模。其中,购买国债减少100亿美元,联邦机构房产支持券减少50亿美元。
去年3月,美联储宣布“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以应对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好转,加之通胀率居高不下,美联储今年9月宣布,可能将“很快”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目前,美联储每月持续购买约8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按照美联储勾勒的未来两个月的Taper路线图:本月其将购买7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3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12月购买额则将进一步降至6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
对于美联储此次制定的Taper路线图,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称,11月和12月的净购新债将按照每月缩减150亿美元的速度进行。若经济大体如预期般发展,明年起每个月采取类似规模的购债缩减可能是合适的,这意味着美联储Taper有望在2022年年中收官。
摩根士丹利预计,至明年6月缩减结束,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将在2022年年终达到8.9万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在声明中同时也表示,若经济前景发生变化,美联储也准备好调整缩减购债的步伐,可能会加快或放缓资产购买。
而在美联储之后,其他国家的央行决策也成为焦点。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认为,毫无疑问,在美联储缩减QE、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之后,其他经济体也将陆续跟上。
王有鑫进一步表示,实际上,早在美联储开始讨论缩减QE之时,不少经济体已经率先行动。2021年4月以来,包括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匈牙利、墨西哥、俄罗斯等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央行已经提高了政策利率,加拿大、英国央行已提前缩减QE。
通胀担忧依旧
除了意料之中的Taper计划,美联储并没有释放更多鹰派信号。市场似乎也提前消化了这一消息,纽约股市三大股指3日继续走高,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创收盘历史新高。
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04.95点,收于36157.58点,涨幅为0.29%;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29.92点,收于4660.57点,涨幅为0.6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61.98点,收于15811.58点,涨幅为1.04%。
而关于经济前景,美联储相信,接种疫苗进展和供应链瓶颈缓解会持续提升经济活动、增加就业和降低通胀。
不过,这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大规模的债券购买政策,早已引发了巨大泡沫。在美联储上一次会议声明中,鲍威尔和其他决策官员认为,主要由于暂时因素,通货膨胀上升,然而最近的数据显示,数据压力整体加大,工资水平上扬,部分商品价格持续走高。
但他们对通胀的预判偏离了实际。事态发展越来越明显,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与以往不太一样,疫情因素、供应链冲击、消费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使通货膨胀变得更加复杂,持续期更长,甚至可能演变成为高通胀。美联储达拉斯分行编制的修正指数显示,9月份通货膨胀达到了2.3%。
康楷数据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杨敬昊表示,美联储尽管在宣布Taper之后,依然为了缓冲市场心理因素影响,再次强调Taper的核心是通胀因为暂时性供应链不利因素影响而高企,但这是预期管理的措辞,并不是事实。美国无论核心通胀还是通胀都在历史新高水平,而且已经长期维持在这个水平。
加息还远吗
Nuveen的首席投资策略师Brian Nick表示:Taper是一个“完成使命”的时刻。但金融市场急于想知道央行的加息时间,美联储对此并没有作出任何表述。
最新的利率决议显示,利率将维持在0%-0.25%不变。鲍威尔则表示,现在不是加息的时候。减债力度符合预期且加息信号不明确,靴子落地与元宇宙概念的炒作等因素令美股三大指数再创历史新高。
鲍威尔还强调,缩减购债并不等于开始缩表。“即使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停止扩张之后,我们持有的证券仍将继续支持宽松金融状况。”鲍威尔还剧透称,未来几次FOMC会议将再次对资产负债表问题进行讨论。
在王有鑫看来,虽然美联储表示缩减QE不是加息的信号,但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明年加息2次,紧缩步伐将加快。从货币政策调整框架看,美联储主要关注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几个指标,目前美国经济逐渐复苏,二季度实际GDP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失业率也逐渐下降,经济基本面对调整货币政策的制约减弱。
王有鑫进一步分析道,眼下通胀风险日渐抬升,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后果不断显现。鲍威尔在本次议息会议前后已开始改变对通胀的判断,认为通胀可能将持续更长时间。因此,未来美联储政策关注重点将逐渐从促增长转为防通胀,加息也将更早提上日程。
杨敬昊则认为,下一步加息问题,至少在明年三季度前,判断不会加息。主要因为目前全球疫情并没有根本性得到控制,全球经济仍处在怠速运行状态,而目前通胀压力巨大,供需双弱,类滞胀格局已经形成。但由于是类滞胀,而且疫情并不是依靠货币政策调节可以解决的,因此加息的影响,美联储需要充分评估,同时加息意味着美联储已经认定,美国经济已经处在复苏轨道,且复苏的结果已经得到充分巩固,供应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目前来看,这些条件都不具备。
而从全球来看,王有鑫表示,考虑到新兴经济体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更加敏感,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2013年的“缩减恐慌”现象,降低资本外流、汇率贬值和股市波动风险,预计未来新兴经济体的政策调整路径将更加陡峭。(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赵天舒)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