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落下帷幕

时间 2021-11-15 10:12:35 来源:北京商报  

加时一天后,格拉斯哥终于静下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虽然关于目标、途径、方式,新的一揽子协议已经白纸黑字,但正如这两周谈判历程的艰难,在真正通往碳中和的路上,各国要付出的无疑将会有很多。

艰难的共识

北京时间11月14日凌晨3时50分,COP26主席阿洛克·夏尔马敲下槌子,正式宣告,全球197个国家达成了这项旨在加强气候行动的重要协议,即《格拉斯哥气候公约》。

这一会议是巴黎气候峰会后全球最大、最重要的气候相关会议,恰逢《巴黎协定》签署后的复盘和更新各国减排计划的节点,被普遍视为“人类免于灾难气候变化的最后一次机会”。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名代表齐聚英国格拉斯哥,会议为期两周,自10月31日正式拉开帷幕,原定于持续到11月12日。

“我要为协商过程致歉,我深感抱歉。”在协定通过前致辞时,夏尔马突然哽咽,热泪盈眶,会场响起掌声。BBC指出,让夏尔马如此失态的关键原因是COP26谈判过程的曲折和不顺。

11月1日-2日,COP26期间的世界领导人峰会召开,各国领导人纷纷作出雄心勃勃的承诺,如到2030年停止并扭转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进程,并投入190亿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资金,以保护和恢复森林。

但在领导人峰会结束后的技术新谈判阶段,由于各方分歧严重、谈判艰难,会议不得不延期一天。原定COP26的结束时间是在当地时间12日18点,但一些国家一直都对碳减排提反对意见,当晚各国代表不得不熬夜继续讨论。

直到13日晚,关于淘汰煤炭、向贫困国家提供资金等问题,各方仍然争论不休。当晚19时40分,协定的最后时刻,印度突然出手,印度环境和气候部长德·亚达夫要求对协定内容作出修改,把“逐步淘汰”煤炭改为“逐步减少”。

对于印度的这一做法,虽然一些国家表示了不满,但好在并未投下否决票。紧急修改后,经过26年、26次国际磋商后,这一历史协定终于获得200个国家的一致通过。

保住1.5℃

六年前,超过190位国家领导人签署了《巴黎协定》,取代《京都议定书》,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变暖趋势。该协定的重要共识即,把全球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以上2℃之内,努力控制在1.5℃之内。

不过,各国当时承诺的碳减排目标远远没有达到。根据现有的数据,1.5℃的升温幅度在2030年前就会被突破,到本世纪末,温度将升高至少3℃。今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各国的承诺水正使地球走在气温上升2.7℃的“灾难道路上”。

而此次协议的重要看点就在于“让1.5℃的承诺活了下来”。根据《格拉斯哥气候公约》,2022年召开COP27时,各国再将现有的国家自主贡献评估一遍,以使全球努力向1.5℃的温升目标更加靠拢。

就在此次峰会期间,不少国家都作出了关于新的减排承诺。比如英国,在COP26气候谈判之前设定了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承诺“到2030年实现电力系统脱碳,到2050年实现净零”。美国政府则又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设定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而印度则承诺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尼日利亚也承诺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

根据COP26主席国英国11月3日发表的声明,目前已经有151个缔约方提交了更新版的国家自主贡献举措;许多经济体已经宣布将于本世纪中叶达到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标,这些经济体的排放量占全球的90%,其GDP也占全球的90%以上。

与此同时,与会各国还承诺在2030年前结束砍伐森林活动,并为相应国家提供190亿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资金,用于保护和恢复森林。这一联合声明得到了包括巴西、印尼和刚果在内的国家领导人的支持,这些国家的森林总计占世界森林的85%。

不过,正如夏尔马所言,“现在可以说,我们让1.5℃的承诺活了下来。但是,它的脉搏是微弱的,只有当我们履行承诺并转化为快速行动时,它才能存活”。

但1.5℃其实也并非安全值,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认为,即使升温1.5℃,世界也将面临严峻的热浪、海面上升、物种损失等问题,但升温2℃的风险更为显著。

“(对小岛国来说)任何变暖都太暖了。1.5℃已成为最低要求。即使是1.5℃,我们也无法真正接受。”来自巴哈马群岛的代表阿黛尔·托马斯说道。

钱的问题

除了大方向保持不变,此次协议还提出,应逐步减少煤炭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补贴。这是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宣言中首次触碰化石燃料问题。

据了解,让各国承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也是本届COP26主席夏尔马最主要的目标。虽然有关燃煤使用的规定由“逐渐停止”改为“逐渐减少”,但在外界看来,比起过往规避终结化石燃料这一话题,此次被提到已经算是一种进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缔约国此次还批准了一项有关《巴黎协定》中全球碳市场实施细则的内容。根据最新协议,国家之间的碳交易有了新的规则,一个国家的政府可通过资助另一个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来实现其排放目标,预计这些规则将为国际碳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承诺有了、方向没变,但眼下,问题还在于钱。在闭幕后的视频演讲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与会各方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但还“不够”,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和技术持有者应结成联盟,共同帮助新兴经济体减排、加速转向绿色经济。他呼吁发达国家兑现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挑战的承诺。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指出,整体来看,在碳减排过程中,面临一些地域错配的问题。现在之所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严峻,与工业化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有关。这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已经工业化的国家如何去实现减排,另一个则是还没有走向这一路径的国家,如何对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资源进行保存,比如森林等。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跟不上,这就需要建立“共同但有区别”的机制。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但根据OECD最的数据,到2019年为止,该目标仅完成了80%;而在这800亿美元中,只有20%投给了气候适应相关的项目。

资金问题不只在于南北之间。蓝虹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要实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规模还是比较大的,而现在的缺口也比较大,需要绿色金融更多的支持。

以中国为例,“虽然现在我们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达到13万亿元,但这跟中国现在要达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量还是有差距”,蓝虹表示,最央行已经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只有1.75,这个比常规的再贷款利率2.25还要低,相当于是央行进行贴息了。这一工具是精准的,设置了一些投资领域,且要求先贷后借。从效果来看,通过央行的一小部分撬动更大规模的资金,即激励金融机构投入更多绿色资金。

放眼全球,各国也都在为资金问题努力。11月3日,450多家世界最大银行和养老基金成立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成员来自45个国家、资产价值达130万亿美元,承诺致力于实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目标,未来相关机构管理的所有资产都将与净零排放保持一致。

“全球都在为碳中和努力,但道路是曲折的,这涉及到各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发展路径,肯定需要各方的妥协和不断努力。”蓝虹坦言。(北京商报记者 汤艺甜)

标签: 联合国 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 第26次缔约方大会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