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指导各地加强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鉴别工作。 据《指南》要求,在鉴别是否为学科类校外培训时,要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具体来看,培训目的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主要为提升学科学习成绩服务。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同时,在结果评价上,对学生的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以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符合上述四种特征的,即判定为学科类培训项目。
教育部特别强调,由于现实中培训项目内容繁多、形式多样,而且涉及很多学科专业内容,有时候难以直接作出分类判断,《指南》还特别要求各地建立专家鉴别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管理需要,组建专家组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无法直接判断的培训项目开展分类鉴别,作出鉴别决定。(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