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2022届毕业生的相关数据。据悉,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如何解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各地各高校已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举办校园招聘活动4万多场,累计提供岗位信息近2000万条。此外,教育部还推出“宏志助航计划”,向毕业生提供培训服务,提升学生的就业求职能力。
创历史新高
2022毕业生过千万
再过6个月,2022届毕业生就将离开校园,开启他们的人生新阶段。12月28日,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2021届的909万增加了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分析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同时,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目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部分中小企业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且散发疫情会对校园招聘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
“综合研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王辉表示。
举办超4万场校园招聘活动
提供近2000万条岗位信息
从教育部目前部署的工作来看,为应对严峻复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教育部于上月印发了就业工作年度文件,提出七个方面24条具体举措。此外,目前教育部也启动实施了“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据王辉介绍,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开始通过印发就业政策文件、召开大型专场招聘活动等方式,推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期启动的还有“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也正持续开展。
相关数据显示,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会同12家社会招聘机构已累计发布岗位信息2156万条;会同有关部门直接举办专场网络招聘活动10场,累计提供各类岗位80多万个;各地各高校已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举办校园招聘活动4万多场,累计提供岗位信息近2000万条。
“在财政部的支持下,教育部启动实施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参训学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王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宏志助航”项目主要是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培训。“目的就是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尽早实现就业。”
根据计划安排,“十四五”期间,“宏志助航”将组织线下培训50万人,线上培训200万人。2021年,教育部已经确定遴选了135所高校作为培训的基地,负责对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目标选择、简历制作、面试指导等10个主题,涵盖了从大学生求职到签约的全过程。截至目前,“宏志助航计划”已开展线下培训4万余人。
校企就指委三方联动
护航毕业生就业
今年5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下设19个分行业就指委,从不同行业出发,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助力。以能源动力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能动就指委”)为例,能动就指委已组织行业企业入驻对接平台,校企对接人次累计2.3万。并依托“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举办专场招聘会,覆盖260余家企业单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数25000余个。
另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学校和企业间,也在开展合作,搭建学生就业的桥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杨怡星在介绍近年公司的招聘情况时表示,2021年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总计4850人,同比增加1600余人,增幅近50%。
据杨怡星介绍,针对2021年扩大招聘需求的现实情况,公司推出了四种招聘模式。“一是校园直招模式,走进30余所高校开展宣讲会。二是实施直选招聘项目,公司推出了集团公司‘总部直选生’项目,由总部直接选聘,入选项目的毕业生获得‘一人一策’专项培养方案,予以重点培养,目前累计招录了20余名优秀博士毕业生。三是开展多元线上招聘,通过‘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国聘行动’等平台发布岗位信息,累计收取了求职简历5万余份。四是组织区域定向招聘,落实中央对口帮扶政策,面向贵州、海南、陕西、四川等帮扶地区,定向招聘毕业生400余人。”
而为促进校企人才供需的有效对接,教育部也已汇总发布了281家用人单位的2804个项目指南,目前正在开展校企网络对接洽谈。“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全国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对接’活动,已有1000余所高校、2800多家中小企业参与对接。”王辉谈道。(北京商报记者隋永刚赵博宇)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