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王阳明: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时间 2022-10-31 18:56:20 来源:顶端新闻  


(资料图)

作者|老子道德经 来源|老子道德经(ID: LZDDJ-1) 主播 | 樊登读书 ·北辰 王阳明作为500年来的第一等人物,是思想家、军事家、心学专家于一身的集大成者。 不可思议的是,他在钻研这些的同时,还要带兵打仗,帮忙治理朝政。 似乎王阳明的一生做什么都能成功,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他的知行合一。 只有掌握了知行合一的精髓,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并且很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王阳明 意思是不管是学习、询问、思考、分辨,都要学会并且掌握,只学习不实践那是不可行的。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思考,而是因为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

孔夫子说:"三思而后行”,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考虑周全之后再开始行动。 然而大部分人在思考的时候就犹豫不定,内心的勇气也被日渐消磨,再加上自身的惰性,"三思”便成为自己拖延的借口,一拖再拖,最终实在无法拖延的时候,才急忙开始行动。 然而在行动中种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但可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了,只能草草了事。 事前的三思往往会使得事实脱节,因此不管结果如何,先做了再说,有什么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再及时解决。 王阳明自小就立志为圣,但他的父亲却认为他太狂妄了,竟说出如此大话。 可事实证明王阳明从立志开始就一直在行动,从未止步。 他四处寻觅良师益友,想要学习如何成为圣人,尽管失败多次,也没有阻止他成圣的决心。 曾经他为了去验证"格物致知”,特意去格竹子,可惜没悟出什么道理还把自己弄得一身病。 但他并未气馁,通过这次他明白了借助外物找寻到的并不是真理,因此他决定创办心学。 吃过才知道是酸甜还是苦辣,穿过才知道鞋子是合脚还是夹脚。 什么事都是先做才能发现问题,然后边行动边思考,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并且勇往直前。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犹豫一万次,不如去实践一次。 做了或许还有一丝成功的机会,不做却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别想太多,行动起来再说,纵然华丽的跌倒,也胜过无谓的徘徊。"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王阳明 意思是,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世间万物都是靠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想要知行合一,就必须循序渐进。 《荀子·劝学》中说:学习,从哪儿开始呢?到哪儿终结呢? 尽管人都有无尽的潜能,但做人做事还是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只有专心致志地做事情,才能在一件件事情中领悟到新的真谛。小树刚发芽时,不能浇太多的水,随着它一天天长大,浇灌的水量也是在循序渐进地增多,根据树的大小来决定浇灌水量的多少。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否则成功将会与你背道相驰。"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王阳明 意思是说人一定得多磨练,多用功,才能做好事情。 如果只喜欢安静,那么遇到紧急之事时必定会手忙脚乱,很难继续长进。 安静的时候看上去很收敛,实际内心却是在放纵沉沦。王阳明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位是朝廷官员,他特别想学习知行合一的精髓,但是公务太忙以至于无法专心学习,便问师父该如何取舍这二者? 王阳明笑了笑说:
我从来就没要求你丢下公务来听我讲学,其实你平常的断案就是在修行心学。
当你面对犯人的时候,不会因他的无礼而动怒,不会因他的讨好而开心,不会因他的恳求而丢弃主见,更不会因自己事情繁杂而敷衍了事; 无论何时都能注意自己的所思所想,时刻反省纠正,这便是知行合一的真谛。因此知行合一要依附在切实的事物上,一旦离开反而毫无边际,甚至会无从下手。 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是在修行。 能力固然重要,但心态更为重要。王阳明被派去南赣平叛时,面对险境他能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带兵打仗之时,他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反而是仔细观察形势,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因此他总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在日常生活中多磨练自己做事的方法,锻炼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心境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遇事不慌,临危不乱。 "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王阳明

意思是说我们已经辨别清楚,思考缜密,问得详细,而且已经学会了,还在持续不断地用功,这就叫笃行,这才是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不单做学问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要想做到炉火纯青,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当年孔子去找音乐大师师襄子学习琴技,他每天弹奏同一首曲子,这让师襄子看不下去了,便告诉孔子: "你弹的真不错,试着弹弹别的曲子吧。” 孔子说:"虽然我很熟悉这首曲子,但是并没有完全掌握弹奏的技巧。”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完全掌握技法了,可以试试新曲子了。” 孔子又说:"我虽然掌握了技法,但却没有领悟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情感。”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提醒孔子:"你已经领悟了作者曲中的情感了,是不是可以尝试弹新的曲子了?” 但孔子依旧说:"我还未能参透这位作曲人的为人如何。” 慢慢地,孔子弹奏出来的曲子给人感觉清新脱俗,跟普通的琴师完全不一样。孔子很开心地找到师襄子,他说:

我终于明白了作曲人的为人如何了,他应该是志向高远,能够统治四面八方的诸侯,历史上只有周文王姬昌才是如此之人。

正因为孔子花费了超出常人的数倍时间和精力,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到极致,才弹出如此炉火纯青的曲子来。 这便是"熟能生巧,巧能生化。” 孔子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他在别的曲目弹奏上也十分得心应手。 现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心浮气躁,无法镇定神闲地去做事情,而这个"笃行”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和需要学习的。 表面会并不是真的会,只有经过笃行去反复练习琢磨,才能把事情做精、做深,才能将自己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中。记住了,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老子道德经 来源|老子道德经(ID: LZDDJ-1) 排版 | 余景 图片| 图虫创意 音乐 |散步北京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领7天VIP

听樊登老师,讲解380+本好书~

标签: 知行合一 老子道德经 循序渐进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