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中国画,很多人会想到“留白、水墨、意境、风雅”等词汇,然而对于外国人来说,很多人初看时会大呼“看不懂”。
(资料图)
造成如此差异是因为在绘画艺术中,西方绘画更注重写实,比如正确的比例、合理的透视、逼真的描写,即“再现”艺术;而中国画则是通过如笔墨、构图等诸多因素抒发画家的情感,即独具一格的“表现”艺术。
因此,中国的绘画艺术在内容和创作上,无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即使历经千年沧桑,我们依然可以凝望感知古人的所思所想。
中国绘画是如何一步步地形成并逐渐发展的?不如和我们一起探索吧。
壹
中国绘画的萌芽发展
谈及原始时期的艺术,总是避免不了一个问题——艺术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不同的答案,既有起源于巫术,亦有起源于劳动等等说法。
但不管怎样,最初的艺术表现,我们可以从岩洞壁画、陶罐花纹中一探究竟,这些是人类艺术共同经过的孩提时代。
描绘所见的鱼儿: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陶盆
原始时期的绘画图案,大多都是对身边所见之物描绘,尽管绘画工具简陋、技术拙朴,但是那时候的人们仍然带着至诚的心刻画描绘自然生物,当然,有时他们也会将自己对自然的幻想渗入其中。
抽象变形蛙纹体现了远古人们对于繁衍生殖的渴望 :马家窑文化彩陶蛙纹壶
这些图案经过不断地演化,从具体到抽象,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花纹样式,也代表着一个部落的共通信仰和图腾。
倘若说对自然之物的具象描写,是对自然的接纳与崇敬,那么当图案逐渐抽象的过程,便是慢慢地注入了人类的精神力量。
博物馆里的青铜器 图源:摄图网
当我们去博物馆看青铜器时,总是能从这些器物上感受到来自几千年之前的庄重威严,以及,令人畏惧之感。
那时的人们刚从人与兽的区别中觉醒,奴隶社会无法避免的暴力与血腥依然是主题。
纹有饕餮纹:青铜器何尊
“饕餮”纹正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或许是从牛、虎等这些动物的形象中获取的灵感,将其令人敬畏的力量注入其中,营造出一个神勇无比的怪兽,统治者将饕餮视为自我的化身,彰显着地位的肯定,用饕餮狰狞的面孔恐吓着所统治的人民。
随着暴力之中埋藏着的文明种子发芽,秦汉的统一和休养生息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养分,中国的绘画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汉代壁画 四神云气图
诗人王延寿对汉代的壁画如此描述:
“袖仙岳岳于栋间,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由于时间久远,许多壁画建筑消失于历史中,我们可以从发掘的汉代的彩绘墓中一睹汉代壁画。
宾阳中洞,是龙门石窟北魏期间佛像雕刻之精品
到了魏晋南北朝,这时政治和社会混乱,人们对传统儒家伦理信仰丧失信心以及对摆脱痛苦的时代愿望,促进了宗教在中国的土地上的传播。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佛教以绝对的优势成为时代的主题,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宣扬,寺庙、石窟的修建为画家们创造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敦煌壁画 莫高窟275窟 尸毗王本生
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壁画等辉煌雄伟的石窟艺术即使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当人们远离了兵荒马乱的生活,中国的绘画又会迎来怎样的机会?
人物画:唐 阎立本《步辇图》
隋唐作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国力雄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绘画的焦点也从天上的佛像转移到地上的人,人物画尽显大唐盛世,比较出名的有阎立本、吴道子、周昉、张萱等。
山水画: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表现自然山川大地之美的山水画在隋代展子虔的发展之后,又经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延续将青绿山水画提高到新的阶段。
唐 王维《江干雪意图》
王维不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在绘画史上亦有所建树,他将水墨和文人气质加入到青山绿水中,开创了水墨山水的先河。
唐 边鸾《秋实山禽图》
随着社会需求,花鸟画也逐渐兴起,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但花鸟题材大多是迎合宫廷及上流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上层社会比较流行。
贰
中国画的巅峰时期
宋元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黄金时期,论其绘画题材、画科完备、绘画技法均在宋朝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提起宋朝绘画,就不得不提画院。
宋 郭熙《树色平远图》
尽管五代时期官方就已经设立了画院,作为专门从事画画的机构,到了宋朝不仅对画院进行了扩大,并且将画院考试纳入了科举考试之中,常常以古人诗句为考题,考察考生的构思与创造力,比如知名的有“踏花归去马蹄香”,有考生便是以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为画面,赢得了考官的一片好评。
山水画在宋朝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不仅分演多个派别,且画家人才辈出。
北方派: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派别主要分为北方派和南方派,北方派的构图以大山大水为主,善于描写其实恢弘、景色壮美的全景式山水。
南方派:宋法常《渔村夕照图》
而南方派山水以“平淡天真”出彩、其布景平远、秀雅温柔,画中渗入的南方水乡情调极富感染力。
“画中最妙言山水”许多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观察和反复体会,描绘出不同地区、气候、季节的优美风景,范宽的崇山峻岭、米芾的云山墨戏等等这些画家的崛起,使中国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宋 张择《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细节
宋朝的人物画在反映现实生活中有了较大的进步,如果说唐代还是以画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而宋朝则是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充满了烟火气儿。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李嵩的《货郎图》等等。
宋 赵佶《听琴图》
而描写贵族生活的绘画加入了故事情节,使内容更加饱满丰富,如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赵佶《听琴图》等。
宋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花鸟画在宋朝逐渐成熟,极具装饰意味和笔墨情趣,为了画好花鸟画,画家亲自养花养鸟,对动植物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宋徽宗曾让画师们画孔雀,但怎么画他都不太满意,宋徽宗一针见血地指出“孔雀往高处飞,一定是先抬的左脚,而不是右脚。”可见花鸟画之严谨。
随着蒙古族灭掉赵宋王朝,逐渐占据中原和江南,许多文人报国无门,便把时间、精力和情感思想寄托在文学艺术上,文人画成为主流,在元代这种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绘画更强调和重视的是主观的心绪。
元倪瓒 《桐露清琴图》
如果说宋画注重画面气势、追求崇高与厚重,而元画则重作品气韵,强调笔墨的灵动与精微,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位中国画巨匠均出自元朝,被称之为元四家。
叁
中国画的逐渐世俗化
明清中国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又正值西方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启蒙运动时期,艺术与文化现象在不断地接触、交流,碰撞和融合。
其绘画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西方技术和艺术的融入,使中国绘画产生新画派;另一方面,复古文化也较为热烈,承袭了唐宋元三代绘画技巧。
由于明清的画风迭变,画派兴盛,这里便不再按照人物、山水、花鸟分科介绍,而是依据画家的画派归属。
院派:明 边景昭 《竹鹤图轴》
明早期,较为兴盛的是宫廷画,其绘画主题主要以封建帝王的生活为主,宫廷画承袭宋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称之为“院体”或“院派,其代表人物有边景昭、林良、吕纪、谢环等。
吴门画派:明 沈周 《庐山高图》
到了明中期,随着工商业和都市经济的发展繁荣,江南地区涌现了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当时画坛代表的“吴门画派”,这是由于他们四人都是苏州人,苏州别名“吴门”。
其绘画风格注重笔墨韵味,且常常作题画诗,以点明主题或抒发情感。
明 陈洪绶《餐芝图》
到了明末,出现了许多画风别具一格的画家,如徐渭的花鸟画,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的变革;又如陈洪绶,其人物画大胆的夸张变形,面容奇古,形体伟岸,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松江派:明董其昌 《石田诗意图 》
晚明有三个著名的山水画派,一是以沈士充为代表的“云间派”,二是以赵左为代表的“苏松派”,三是以董其昌为代表的的“华亭派”,由于三派所在地都归松江府(今上海)管辖,所以又被称为松江派,其代表画家董其昌提出来著名的“南北宗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王:清王时敏《仿王维江山雪霁图》
清初的“四王”画派一度占据了画坛的领导地位,王时敏、王鉴直接受教于董其昌,王原祁为王时敏之孙,王翚又为王鉴学生,他们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力图集古人之大成,讲究笔墨趣味和技巧功力,其思想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当时被视为“正统”。但一味的摹古,一定程度上也桎梏了文人画的发展。
四僧:清 八大山人《竹石鸳鸯》
同样是在清初,“四僧”的绘画在继承前人笔墨的基础上发展,各有各的独特造诣,他们分别是: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
作为明朝遗民,他们面对国破家亡之痛感触尤为深切,有三人因不满清朝统治而出家为僧,寄情书画来抒发情感。他们的画作虽风格各有千秋,但在艺术上都反对正统派画家,其作品往往感情真挚、强烈。
金陵八家:清代 龚贤 《高岗茅屋图》
同为创新派的,除了“四僧”还有明末清初聚集于南京的“金陵八家”,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八人。
经历了亡国之痛,他们在仕途上没有什么谋求的想法,醉心于绘画、以诗酒相酬唱。
其绘画题材多取材于南京、江淮一带的景色,因而形成画派,其画风注重观察自然,在创作技巧和理念上有所创新,为当时摹古守旧画坛带来了一股清风。
扬州八怪:清 金农 《梅花图》
清代中期,在扬州聚集了一群标新立异、个性强烈的画家,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以卖画为生,但品行清高狂放,作品多为寄情笔墨的梅兰竹石。
绘画风格上虽少精细,但多狂野,笔墨不受约束,直抒胸臆,一反当时画坛上流行的复古风,所以被称为“怪”,这也就是“扬州八怪”画派。
海派:清赵之谦 《菊石雁来红》
到了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变化,视为正统的文人画、宫廷画日渐式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成为了新的绘画天地。
城市的繁荣吸引了文人和画家聚集于上海,以赵之谦、虚谷、任熊、吴昌硕等为代表人物,称之为“海派”,其绘画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风格既继承传统又突破创新,以清新明快、雅俗共赏的格调博得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
阅不尽的水墨丹青,品不完的中国美学。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