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唯美古诗词#二十四节气是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春秋时期,制订了四个节气:仲春、仲夏、仲秋、仲冬。战国时期《吕氏春秋》中出现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共八个节气。至秦汉年间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对于指导农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历法中,将冬至视作新年伊始,也就是现在的元旦。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这一天的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随着太阳光线北移,白昼逐渐增长,阳气渐渐回升,阴阳二气在这一天自然转化,预示时来运转,否极泰来。因此,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等,随着大年初一被确定为“新年”伊始之后,“冬至日”降格为“亚年”“亚岁”等。冬至这一天,帝王南郊祭天,百姓祠堂祭祖,民间或以美食相赠,或相互拜访,繁缛礼节众多,逐渐 成为民俗,所以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那些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到这一天都要回家过冬节。因为只有回到家,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思乡一直是心底最温暖的眷恋,是山水迢迢之后,与故乡的田园相伴,与亲朋故友把酒言欢。唐朝的冬至就跟今天的出息一样非常隆重。朝廷里给百官放假,家人团圆,喜气洋洋,人们穿上新衣服,互赠礼物,互道吉祥。唐代诗人白居易却因为公事在邯郸出差,不能回家,作诗一首,以寄相思,原诗如下: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在冬至的夜里,无法回家团圆,自己住在邯郸的一个客店里,抱膝枯坐,与他相伴的只有一盏油灯和油灯下摇曳的身影。他十分思念家中亲人,一直到深夜久久无法入睡。他在思念家里的亲人,而家中亲人也一定在想念他,他们肯定在说着关于他的家常话,家人团聚,唯独少他一人,他们一定很关心独自在外的他,棉衣够不够暖,节日可有美酒佳肴,可有朋友相伴?白居易这首诗创作于贞元年间,他用白描的手法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正如王维所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宋代朱淑真也曾经写过一首诗《冬至》:冬至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依照《礼记月令》,一年十二月正好和十二乐律相适应,一月一律。黄钟应律,开宗明义。首联就以和煦春风起笔,喻示冬至到了,春天很快就来了。颔联继续渲染对春天的渴望,冬至这一天,以葵菜的影子测时节,梅花很快趁着小寒到来之前开放。这是一幅欣欣向荣的图景。颈联“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主宰宇宙的八方之神卦象很不错,喻示来年年景丰硕。“细灰”即“葭灰”,也叫葭莩之灰。古人将芦苇的薄膜烧制成灰,放入十二乐律的管内,管端上口齐平,上覆以绢帛,下端埋在泥土中。第六管的膜灰会自动落下时,就是冬至节到了。这就是古时候的“飞灰侯气法”。尾联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之前和风吹送,阳气上升,葵影测移,梅花含蕊,这都是因为“葭灰”应时令而落,百姓迎候的冬至节就到了。结尾一句以河岸边的株株垂柳舞动春风,将春之消息提前报告。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冬至这一天,无论贫富,家家都要置办新衣,备足美酒饮食,祭祀先祖,登门拜望。朝廷放假,皇上不听政,臣子回家尽享天伦,边塞闭关,商贾歇市。从皇宫到民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欢庆冬至,庆祝年节,演绎着太平盛世的华章。现在的冬至,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冬至大如年”的传统习俗。至于冬至怎么过,吃什么,读过这一句谚语就清楚了:北方食饺,南方食粑。冬至如年,糯米做圆。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萝卜,夏至姜。在寒冷的冬至,家人朋友围炉而坐,暖暖和和,团团圆圆,不亦乐乎!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