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世界播报:村医:坚守一线的“乡村 120”

时间 2023-01-12 06:50:52 来源:顶端新闻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记者 韩春光 通讯员 谢辛凌 赵永昌 丁昌铭


【资料图】

春节临近,不少人准备返乡过年。返乡人群是否会带来新的疫情感染风险?在当前的情况下,如何守护好各地村民的健康?记者与我省各地基层通讯员联合,走进乡村卫生室,走进这些一线村医们的生活中,看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坚守,看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言行,成为“乡村的120”,护佑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我的电话24小时畅通”

1月7日上午,记者走进沈丘县周营镇谢营村卫生室,只见50多岁的村医王东民,正在观察室与诊疗室之间来回忙碌。

前来看病的村民王玉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最近几天又感冒了,就来到村卫生室。王东民熟练地给他量血压,把脉听诊,耐心地询问他的病情。

临近中午,王东民安排好候诊村民,背起药箱,骑上电车,前往离村卫生室不远的第二村民组83岁老人谢孟氏的家中。谢孟氏因患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前几天,因为起夜下床,不慎摔倒,后发热感冒,在县级医院就诊后回到村里调养,她是王东民这几天重点关注的对象。

“这两天感觉怎么样?还反复发烧吗?”考虑到谢孟氏还有其他基础病,王东民每次来都会对她的健康状况仔细检查,确定没有大碍后,他才放心离开。“有啥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王东民叮嘱谢孟氏的大儿媳马秀梅一些注意事项后,便收拾起药箱,匆匆赶回村卫生室服务候诊的病人。

“早在20多天前,村卫生室每天接诊40人次到50人次。现在好多了,这几天每天接诊量是10多人次。”王东民说,国家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他不断给村民普及防护和用药常识,不过病毒传播速度还是超出了预料,好在村卫生室储备的发热发烧类药品足够多。

“您好,王医生!多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但我总感觉喉咙发干,浑身不舒服,这是不是隐性感染?”一个村民在电话中问王东民。这头刚解释完,不多时,又有村民打来了电话。

“有了村医细致、贴心的服务,我们对于变‘羊’的恐慌程度减轻了不少,家中老人如果有啥突发状况,有村医及时跟踪指导,我就觉得很安心、很踏实。”谢营村村民谢兴营感激地说。

“我的电话24小时畅通,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情况,接到电话后,我都会立刻赶过去。”王东民说,从事这份工作以来,不仅工作时间上门就诊的病人多,半夜出诊也习以为常。

据介绍,王东民今年54岁,1991年从郑州医药专科学校毕业。1992年参军入伍,同年分到部队卫生科工作。1995年退伍返乡,从事村医工作至今。20多年来,王东民一直在基层医疗卫生岗位上默默坚守,他凭着朴实无华的医德医风为患者除疾祛病,尽心守护着广大村民的身体健康。

像陀螺一样转在诊疗一线

“这个冬天,流感高发,加之新冠病毒快速传播,很多老人扛不住而撒手人寰。我们村70岁至80岁老人有35人,80岁以上老人有17人,60%以上有基础疾病,基本上都平安无事。”1月8日上午,商水县平店乡赵庄村卫生室村医赵建伟,说起本村老人们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

“建伟可帮了三里五村不少人的忙,救了不少人的命。”“他性格可温和,待人亲切,三更半夜随叫随到,要不是他,俺这些老头老婆儿早没命啦。”在村文化广场聊天嗮太阳的村民,对赵建伟给予很高评价。

赵建伟今年44岁,常常面带微笑。1999年他毕业于周口卫校,后又到省城医疗院校进修。2000年回村当村医。20多年的行医路,他医治了无数病人,村卫生室内墙上悬挂的一面面锦旗,彰显了他的医者仁心。

他说,2022年3月,全县开始全员核酸检测,他经常早上5点多就起床,顾不了接送孩子上学,所有家务均推给妻子韩继红。他每次都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在一个人集中核检500多人后,再逐户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上门核检。

不仅一个人要负责全村800多口人、40多名返乡居家隔离人员的核检,还接受上级派遣,到袁老乡、黄寨镇及本乡一中、二职专等进行“对外支援”。

去年12月中旬,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基层卫生室防控救治压力骤然加大。赵建伟手机24小时开机,用药咨询、就医救急电话、微信,每天都接听100多个。他常顾不上吃饭休息,有时一夜起来几次出急诊,累得他像个陀螺一样,转在村里诊疗一线。

浇花浇根,治病治本。赵建伟根据病人发热等不适症状轻重,分类施治。91岁的3组村民赵其龙,因患痴呆多动症不便输水,他便每天为赵其龙扎针给药治疗;2组96岁的村民曾庆福,患有胃病、脑梗等基础病,突然高烧到40多摄氏度,赵建伟接到其家人的电话,立即到其家中挂上吊瓶。经过10多天治疗,曾庆福病情明显好转;2组从大连返乡的村民赵世永,高烧、腹泻、昏迷,经过3天治疗,很快康复。

就诊的村民,有一部分不能按时支付医疗费。有的半年一清,也有的一年一清。“钱财如粪土,生命无价宝。都是乡里乡亲的,一般我都是先看病,不讲钱,他们啥时候有了,啥时候给。”赵建伟平和地说。

2组村民赵海强常年在外务工,妻子在家带小孩,一家人头疼发烧,都是看病,先记账;83岁的脱贫户梁玉美,患有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每次看完病,赵建伟从来不向她提钱;老病号曾庆福,医疗费一年一清。“每年先诊疗、后付费、欠着钱的村民有几十户,拖欠医疗费三四万元。”谈及此事,赵建伟一脸平静。

“再苦再累也值得”

“你好,卫生室还有床位吗?”冬日的一大早,固始县徐集镇郭洼村大桥村民组79岁村民王庆明,焦急地拨打起村卫生室村医郭培军的电话。在得到明确答复后,王庆明在其儿子陪伴下,立即来到村卫生室。

“一到卫生室,郭医生就给俺测量体温、把脉问诊,然后开始对症输液,第3天我这病就好得差不多了。”王庆明说,由于年

纪大了,抵抗能力差,但在郭医生等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不仅身体康复得快,而且现在可以骑着电动车出门赶集了。

据介绍,去年12月中旬以来,多数村民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人都被新冠病毒感染了。既要降低感染率,又要确保老人平安,郭培军肩上的担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为了节省每天回家吃饭的往返时间,他干脆把“家”搬进了村卫生室,让妻子一块过来,帮助扎针输液,还可以帮助做饭。

“我和妻子吃住在卫生室,都快一个月了,虽然又忙又累,但看到村里老人们一个个都平安无事,挺过去了,我心里挺高兴的。”郭培军一边诊治前来就医的患者,一边介绍最近的疫情变化情况。村卫生室人员虽然很少,但在紧急时刻,收治病人的能力却不能下降。必须尽最大努力让病人特别是老人不出村就能及时得到医治,不能因为有感染危险就退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郭洼村290名65岁以上的老人中,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约有200名,由于医治及时,目前这些老人的身体基本康复。

“我和妻子都是较早变成‘小阳人’的,检测结果也是较早由阳转阴的。”郭培军说起自己时,心情平和。“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把患者放在首位,啥困难都要克服。”

郭培军的妻子范传丽,不仅每天要帮助村卫生室做好日常护理工作,还要抽空回家把饲养的10多只鸡和鸭喂养一下,虽然两头跑既忙又累,但她乐此不疲。她说:“在这个时候,帮助大家做点事,让各家老人康复得快一些,心里感到很踏实。”

据了解,徐集镇共有18个村(社区)卫生室,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各村(社区)卫生室立即设立了专门病区,成立由1名室主任、1名到2名医生组成的专班,尽力收治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

“尽管每天累得倒头就睡,可一看到病人一个个康复,微笑着离开卫生室,特别是看到年纪较大的老人一个个康复,我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郭培军欣慰地说。

标签: 朴实无华 身体健康 平安无事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