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艾灸疗法是以艾叶或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烧灼、温熨,以达到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艾灸具有温阳散寒、助元固本的功效,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在冬季三九天,人体阳气最弱时,一些虚寒性疾病容易发生或加重。因此,此时利用艾灸疗法防病治病,能达到驱散寒邪、化痰祛瘀、温阳通脉、健脾补肾、平衡阴阳的目的。
作为冬病冬治的方法之一,艾灸主要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腹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病;女性的痛经、带下;小儿厌食、遗尿等属虚寒性的疾病。艾灸选取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应用不同的方法产生的作用不同。例如:灸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能健脾,调理脾骨功能,治疗胃痛、呕吐、腹泻等脾胃疾病;灸肺俞、太渊、定喘、合谷等穴益肺定喘,治疗鼻塞、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灸气海、关元、归来等穴有温经散寒作用,治疗痛经、带下等妇科病。在灸法上一般情况下选用直接灸,无瘢痕灸。根据病情可选不同的灸法,如隔姜灸温和的作用更强,适用于寒性的腹痛、腹泻等等;隔盐灸温肾阳的作用更好,适用于肾阳虚阴寒内盛的各种病症。
艾灸治疗要注意这些问题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 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
此外,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艾灸,皮肤过敏者、孕妇、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艾灸,有热性病、阴虚阳亢以及邪热内盛的人不宜艾灸。
总之,"冬病冬治"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艾灸也如此,它有严格的适应证,也不能包治百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施灸的穴位、方法、时间要根据具体病情而确定。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