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天天热文:威胁?救星?未来一年内,更多ChatGPT国产版要来了|顶端100℃

时间 2023-02-10 12:06:39 来源:顶端新闻  

顶端新闻记者 丁亚菲

5年前的智博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演讲中,谈到外界对人工智能存在的三大误区:其一是认为人工智能就应该长得像人,其二认为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学习像人类一样思考,其三是人工智能会对人类形成威胁。

5年过去,随着ChatGPT成为科创圈顶流,一场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生产力革命,正在悄然发生。有人视其为威胁,也有人视其为“救星”。


(资料图片)

作为提效工具,ChatGPT“非常好用”

2022年12月初,ChatGPT刚刚推出。

国内一家互联网公司,很快就关注到了这一应用,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评估。

作为公司内一名技术专家,李然(化名)发现,在现有的所有AI工具里,ChatGPT效果是最好的,甚至可以作为提高效率的一种工具,应用到公司的工作中。

如今,他所在公司产品、技术、市场、业务以及其他管理支撑部门的员工,已经习惯了在日常工作中使用ChatGPT。

ChatGPT也已成为科创领域当之无愧的“顶流”,被视作人工智能产业里程碑式的产品。

在李然看来,ChatGPT之所以爆火,得益于它的训练方式,“模拟人类思考和表达的这种训练模式,使得它输出的结果,非常像人类。再加上它训练时应用到了海量的知识,给人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这也是它最大的创新点。”

而作为提效工具使用的ChatGPT,也让李然觉得,非常好用。

他举了个例子。在一些全球化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其海外业务中,员工经常需要使用英语,“我们的英语学得再好,也没有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好。但ChatGPT在学习了海量语言之后,表达准确又地道,能帮我们很好地跨越语言鸿沟,生成一些内容。”

当然,ChatGPT在使用中也存在问题。比如,其如何在中国的语境、文化基础上,更好地生成符合中国用户审美的内容。

写文案、写论文……你担心会被“抄后路”吗?

ChatGPT的好用,对很多人产生了“威胁”:我会被取代吗?

在李然看来,与其担心被取代,不如去拥抱工具,利用它去为我们创造更多的价值。

40年前,我们的工作主要依靠纸和笔。今天,如果你在办公室工作,不会使用电脑可能就要面临淘汰。

如比尔·盖茨所说,ChatGPT等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兴起,和互联网的诞生或个人电脑的发展一样重要。

如今,ChatGPT的出现,正在进一步提升人的工作效率。李然笑言,今后,可能不会用ChatGPT、不会用AI的人,同样也要被淘汰。“反过来看,电脑的出现让经济发展加速、创造了更多、更高工资的就业岗位。ChatGPT的出现,可能同样如此。”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教授沈阳,也在鼓励他的团队使用ChatGPT,提高研究效率。

在他看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未来将极大替代普通脑力劳动者。“ 随着ChatGPT能力的提升,更高学历的脑力思考也会岌岌可危。AI获得博土学位那天,可能就是人类和AI智商平等的那一刻。”

当AI能够代替人脑的一部分思考,人脑的思考价值性势必会被抵消一部分。

沈阳也在思考:未来,在教育中如果使用ChatGPT,该怎么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教育无法优化教学效果,人类又怎么去培育新生代呢?目前来看,ChatGPT有点抄人类的后路。把青少年学习AI大脑化,比计算器对数学教学的影响要大很多。”

未来6-12个月,中国会出现更多类似产品

但不管未来会如何,都不能否认ChatGPT的价值。

沈阳认为,作为一项重大技术突破,ChatGPT是人类在自动问答领域的一次重要提升。“这种突破是渗透性、普适性的技术,它可以用到各个领域。”

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则将ChatGPT视作继Alpha Go后最大的里程碑进步。

他告诉顶端新闻记者,ChatGPT会给创业者、AI企业提供更多机会。“从聊天机器人的方向看,融合语音、文本、图像信号的多模态感知技术有很大机会。以当前兴起的虚拟数字人为例,多模态、智能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场景的复杂变化。”

在河南数字产业协会专家智库团专家、京东科技智造云负责人许舟平看来,ChatGPT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具备商业化能力的AI原生产品,展现出了技术完整性、高互动体验性和良好的平台支持。“之前诺基亚、摩托罗拉和微软都做过智能手机,但只是功能手机与PC端向移动端的延伸,直到苹果的iPhone出来,让大家眼睛一亮。”

ChatGPT的爆火及其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应用,也让很多人期待国产版ChatGPT的面世。

问题是,中国还能赶上ChatGPT吗?

在许舟平看来,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基于Open AI的ChatGPT浪潮,是若干年前种下的种子,“2015-2019年,作为非盈利组织的Open AI在技术圈子里就非常有名了。技术的商业化,没有那么快见成效,是一个长期投入和坚持的过程。”

他相信,在未来6-12个月期间,中国一定会有更多类似产品出现,“就像智能手机一样”。

当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手机”时,你还会担心它的威胁吗?

会用就行!

标签: 人工智能 智能手机 新闻记者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